镇政府驻地乌石街,乌石街因附近有一块又大又长又黑的石头,且石旁长着一棵大松树和一棵荔枝树,故名。

因唐武德五年(622)该地为南河县治所,历史悠久,有古城之名,故名。

原名黎木,因其驻地黎木圩而得名,1987年后重新从松山镇析出,以境内最大河流泗罗河的名字为名。泗罗河,当地人亦称泗罗江,故名罗江。“罗”,古时为一种暑天穿的轻软有稀孔的纱织物,这种纱织物由一种与纱谷同类的植物经加工制成,因这里河的两岸盛产这种植物而名。

松山,据说在明朝时期,在兰塘,臣村、塘村一带山上生长稀有茂密而又高大的松树,故名松山。

杨村,因杨姓人最先在此建居,从事商业,后逐渐形成圩市,故名。

“六王”含义有两说。一说六王原名“六旺”,以“六畜兴旺”之意取名;后方言同音简写为“六王”。另一说“六”指山谷,“王”指大。因建居在宽大的山谷里,故名。

十里圩,因其距离容县县城有十华里距离成集市,故人称十里圩。

容县旧称容州,容为容纳之意,取自大容山山名。州为古代建制单位。

唐代,唐太宗下令全国州郡以当地名山大川命名,我县以大容山为名,原铜州改名容州。明洪武年间,容州改为容县。容,取“容纳”之意。大容山,《金通志》载:山“高五百余丈,周围千余里,以其迥阔无所不容而因名大容。”

浪水,因地处绣江河畔,水汹涌成浪,故名浪水。浪水,意为此处水流汹涌成浪。

容西,意为容城西部。

传石寨圩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因该地东部大石山(南山)上筑有用于防卫的寨堡,故名。

县底圩原名“园地圩”,传该地原有一块大园地,人们在园地下方开店做生意,故名;清朝时因圩市位于县城下方,谐音改为“县底”。

灵山,原因为此地道路狭窄,人来人往容易碰到头,故名“堪头圩”。后因传说清朝时期有官员在此求雨灵验,认为此地人杰山灵,遂改名灵山。

杨梅圩,因旧时的圩市旁有几株杨梅树,故得名杨梅圩,后置行政区,以之为名。

因此地多生长黎木及黎姓人首先在此建房定居而得名。

石头,据说该地曾有一条石脉,当地人称为“石岗头”,长达二百多米,东面泗罗河两岸都是巨石遍地,故名“石头”。

自良,为本地方言“自量”的同音。意为自己量取。传说,古时候有一户人家三代在该地卖米,均由买米者交钱后自己量取米,故名自量。后人们改写成自良。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