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茂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旺茂意为“生意兴旺昌盛”之意,故名。
原名松山乡,因驻地山岭原多松树得名;后以松山兴旺之意改松旺镇。
因街东南 3 千米处的双底滩(今水鸣江,昔时叫泷底江),水流落差大,鸣声响,故名。
双旺街于民国二年(1913)设在旺泥塘村附近。1958 年街址迁至茅坪村右边,当时该地属周旺片(今周旺村),因旺泥塘、周旺均含“旺”,故得名“双旺”。
相传有地理堪舆先生路过此地,看到此处有一块风水宝地,中间有一白石,似一对金鸡,此话传为美谈。后来人们以一对金鸡命名为双凤。
沙河街因位于南流江畔,河底全是细沙无泥土,故名。
沙陂街,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因该地有一条水陂,陂边是大沙坝,起风时飞沙弥漫,故名。
三滩街明初始建,因附近大白江有三个江滩——蛤母滩、吊滩、七仙滩,故名。
宁潭街原名“冷潭街”,因街北有一名为“鹤木”的潭,水深 5 米,水温常年低冷,故名;后因“冷”字蕴意不好,改为“宁潭街”。
取那裸乡、林村乡各一字得名。那指那裸乡;林指林村乡。
那卜为壮语底层词,含义有两说。一说那卜,壮语 Nazbuz,“那 naz”指田,“卜 buz”指岭丘。因村周围都是水田和小岭丘,故名。另一说法那卜,壮语 Nazbamh,“那 naz”指田,“卜 bamh”指烂湴,即烂泥。因村附近水田多为烂泥田,故名。
龙潭街唐垂拱年间(685—688)始建,因街东双巴岭脚有一深潭,传说是“龙上天”之洞,故名。
菱角街清中期始建,因街头有大鱼塘,塘里多菱角,故名。
“浪”当地指宽阔、开阔,“平”指平坦。该镇位于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两岸是一片开阔平坦的田野,故名“郎平”,后以近音字代替写成“浪平”。
“径”本地方言意为山间通道,该镇过去在山间通道的入口处建房居住,故名。
传江宁街建街前,街左三条小江汇合处常出事。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当地群众择今江宁镇第一中学校舍为址建镇江庙,自此之后,三江汇合处安宁无事,该地也聚集成街,故名。
民国二十二年(1933)称黄充乡、凌青乡,1949 年改为黄凌乡,取黄充、凌青各一字得名。
凤山街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始建,传该地原是一座小山,人们迁居时从地里挖出一对凤凰,故名。
热门文章
树苴乡
偏关县
星沙街道
安远镇
北源乡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