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即墨路街道
拼音
Jímòlù Jiēdào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山东省
所在城市
青岛市
所在区县
市北区
名称含义
以区域内即墨路命名为即墨路街道。即墨路,该路以山东省即墨县名称命名。
名称起源
2008年 ,政府在街道成立时 ,根据辖内主要道路对其命名。
名称历史
辖域明清属即墨县仁化乡大鲍岛村、孟家沟村。大鲍岛村因面对胶州湾内的鲍岛(岛礁)得名;孟家沟村位于今大窑沟至市工人文化宫(原第三公园)一带,因孟姓立村与大沟之侧得名。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划为胶澳租借地内界青岛区九区之一的大鲍岛区(小区),为华人聚居区,也是与欧人居住区的分界线。街区范围主要在今德县路以北、李村路以南、济宁路以西、胶济铁路以东区域,中心街道为山东街(今中山路北段)。周边早期街道大都以胶澳租借地(青岛)内的当地地名命名,如四方街、黄岛街、海泊街、李村街、沧口街,后以山东省内相近县地名命名,如博山街、平度街、潍县街、即墨街等,形成青岛最早的近代中国地名文化街区、青岛特有的最大的里院建筑群和繁荣的华人市场,成为青岛商业与文化的萌生、聚集之地,店肆林立,商铺云集。因城市建设需要,德国人购买孟家沟村后拆除,成立洋行,在此大规模取土烧窑,制瓦造砖,形成大范围沟壑。窑场外迁后,德国人整理地形,开辟道路,建设住宅,发展商业,形成与大鲍岛毗邻的由华人聚居的新市区,人们习称“大窑沟”;范围大约在山东大街(今中山路北段)、皇帝街(今堂邑路、馆陶路)、济南街、沧口街、弗朗裘斯街(今莱州路)、雷先街(今冠县路)交会区。1901年域内小港码头竣工。1910年胶澳租借地内界九区合并为四区,大鲍岛、孟家沟、小鲍岛3个小区合并为大鲍岛区(大区)。日本占领胶澳后,基本保留大鲍岛的中国地名专名,只将通名“街”改为日文“町”,并开辟多条日人聚居的“新町”。中国政府收回胶澳主权后,将青岛所有地名通名中的日文“町”改为“路”。胶澳商埠时期辖域属市区。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次年改称青岛市)第一区(市区)。1932年属青岛市第三自治区。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属“青岛特别市市北区”。抗日战争结束后,属国民政府青岛市市北区。1949年9月后属青岛市人民政府市北区。街道前身分别是1954年设立的市北区胶州路街道、李村路街道、市场三路街道和台西区冠县路街道。1963年台西区撤销,冠县路街道划属市北区。1996年胶州路街道、李村路街道、市场三路街道合并,设立新的胶州路街道。2006年辖胶州路、上海路、吴淞路、市场三路、即墨路、海泊路6个社区。2008年胶州路街道更名为即墨路街道,原热河路街道的热河路、德平路、陵县路、恩县路、武定路5个社区划属即墨路街道。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瑶琳镇
葛坡镇
云山街道
象山街道
高台子镇
牙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