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

名称

阳朔县

拼音

Yángshuò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

所在城市

桂林市

所在区县

阳朔县

所在街道

阳朔县本级

名称含义

以山得名。阳朔,含义有两说。一说因县北有羊角山,取谐音得名。一说因海阳山(今海洋山)居县北,北为朔,故名。

名称起源

隋开皇十年(590),置阳朔县。

名称历史

唐元和八年(813),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阳朔县,北至桂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始安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也”。 秦属桂林郡地。西汉先后为南越国、始安县地。东汉属始安侯国地。三国吴甘露元年(265),析始安县置尚安县,县治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此为阳朔县地建制之始,属始安郡所辖。西晋武帝于太康年间(280-289),改尚安县为熙平县,治所不变。南朝齐置齐乐郡,与熙平县同治今兴坪镇,后齐乐郡迁治广东连山,熙平县废入始安县。隋开皇十年(590),置阳朔县,治今阳朔镇,永丰县划入,属始安郡辖。唐武德四年(621),析阳朔县增置归义县(治所在今白沙镇旧县村西北侧),属桂州管辖;同年析出永丰县归乐州。唐贞观元年(627),归义县并入阳朔县,辖域自此大致确定。五代十国为楚、南汉治地,均属桂州所辖。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清代沿袭。1913年7月,属漓江道辖。1914年6月,属桂林道辖。1927年,直隶广西省。1930年,属广西第一民团区辖。1932年,属桂林民团区辖。1934年,属桂林行政监督区辖。1940年4月,属广西第一行政督察区辖。1942年,直隶广西省。1944年,属广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1949年7月,属广西第十四行政督察区辖。1949年11月25日,阳朔县解放,属桂林专区辖。1971年,属桂林地区管辖。1981年,划归桂林市管辖至今。

阳朔县

本文来源:八桂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