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东西各为岭地,南有四泉汇流成河,且在附近入村北岸汶河,故得名“角谷里”,后演变成角峪。

梅花,指古代山上种植的梅花。

因旁边路命名为科教路而得名。

因是位于汕头东海岸新城新湾,且源自新溪街道分拆部分区域新设置的沿海街道,故名。

因该地处西直门(原称和义门)西关厢的北关外而得名,以地名做为街道名称,故名。

清光绪末年,有几户曹姓渔民来此搭棚捕鱼定居,人称曹家庵子,后苏鲁豫三省的逃难百姓来此聚居,形成村落,得名曹村。

台西,其名称最初的本意是青岛凤台岭以西的区域。凤台岭之“凤台”,指的是今天市北区的贮水山公园,也是青岛老市区的地理中心高点。明朝时,青岛沿海常受倭寇入侵,为防倭寇,曾在此山上建烽火台,故又名烽台岭,后由“烽”转“凤”。该地区于1900年形成德占青岛华人住宅区“市镇”,因地处凤台岭(今贮水山儿童公园)以西而得名台西镇。因辖区是原台西镇所辖范围,故命名为台西街道。

历史沿用至今。

蒙古老人定居的乡镇。

因古民为皋陶后裔,为纪念祖先取名橐皋。《春秋》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即此。西汉为橐皋县治,镇以旧县为名。橐、柘音近,后称柘皋。

取莲花泡与松花江渡口字面之意结合。

以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名称命名。“鄂伦春”系鄂伦春语,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们”,又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为现代鄂伦春人普遍的说法,认为“鄂伦春”是由鄂伦春语“鄂伦”和“千”组成,其中“鄂伦”是山的意思,“千”表示“什么的人们”,“鄂伦千”即住在山上的人。后者始见于清朝的文献记载。康熙年间图里琛的《异域录》说:通古斯人“畜鹿以供乘驭载,其鹿灰白色,形似驴骡,有角,名曰‘鄂伦’”。这种供人役使的驯鹿在通古斯语中被称为“鄂伦”便含有使用驯鹿的人的意思。这两种说法表面上似乎有些矛盾,其实

高:高俊;乐,快乐。高乐山:是城中心的一座独立孤峰,山顶建有烈士塔,是县城地标,镇:乡镇区域。

李焕公(字向阳)在此垦荒,深受百姓拥戴,加之全境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向阳之地。

原名宁远。1914年,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取伊犁和宁远的首字改称伊宁。当地少数民族也称“呼勒佳”,系突厥语“固勒扎”、“固尔扎”之音转,“盘羊”之意。

因辖区曾经建有“大兴寺”寺庙,故名。

因地处三丫江水浅河段,故名。

因常遭水灾,人们祈求消弥水祸,永远安泰。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