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高乐山镇

拼音

Gāolèshān Zhèn

类别

乡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所在区县

咸丰县

名称含义

高:高俊;乐,快乐。高乐山:是城中心的一座独立孤峰,山顶建有烈士塔,是县城地标,镇:乡镇区域。

名称起源

高乐山镇人民政府以县城中心的一座独立山峰高乐山而命名。

名称历史

高乐山镇历属邑地腹心,本镇所处之武陵山区自古被视为蛮夷之邦,乃古濮人、巴人聚居之所,称溪洞蛮。周属巴子国,后属夔子国;战国时属楚巫郡地;秦属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划归酉阳县;东汉属南郡;三国迄晋属建平郡;南朝至齐梁时属宜都郡;后周分今咸丰、来凤两县地设乌飞县,隋初沿置,后设开夷县,以后皆属施州;唐时由州改郡,属黔中道,改开夷县为清江县;五代时为感化州;宋为富州地,寻改羁縻柔远州,初名懿州,后改安定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即南宋末帝昺祥兴2年,覃散毛据守大水田,自称散毛峒主;至元三十年(1293)4月,元置散毛峒蛮夷长官司。至元三十一年(1294)5月,散毛峒主覃顺赴京进贡方物,升其峒为府,属四川行省,辖区包括今咸丰县龙潭河以南地区和来凤县三胡区、翔凤镇、接龙桥以及绿水区的茅坝乡、上寨乡、龙嘴乡,司治大水田。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7月,分今咸丰县龙潭河以南至今来凤翔凤镇地置散毛土司,散毛司移治清水堡,清水堡在今县治以东25里高乐山镇老寨一带;以北置唐崖、金峒、龙潭等土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割散毛司地之半设大田军民千户守御所,所治大水田,千户郑瑜筑城,城墙周长五百余丈(约1600余米),高二丈(约6.6米),有四门,建千户公署,历代沿用。是时为土流兼治,龙潭河之南大田军民千户所为流官屯垦地,河之北为唐崖、龙潭、金峒诸土司治地。 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并大田千户所及金峒、龙潭、唐崖诸土司地共置咸丰县,隶属施南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直隶于省。1915年咸丰属荆南道,1926年属施鹤道,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1928年设鄂西行政委员会,1932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4月16日改为第七督察区专员公署,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咸丰均属之。1949年11月11日(农历已丑年9月21日)咸丰县城解放,咸丰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湖北省恩施地区行政公署直到1982年,1983年12月1日之后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为民国元年。民国初,咸丰县基本沿袭清制,1912年设知事公署,署衙在今前胜街巷口(即现观音桥一带)。民国十年(1921),县署改称县政府,次年,县知事改称县长。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地方不靖,乡绅练团保境,咸丰县内先后成立36团,各据一隅,军政独揽,今高乐山镇辖区地民团有:县城三闾宫一团,万寿宫二团,马河坝十二团,龙坪、白果坝十七团,梅子坪三十三团。民国二十一年(1932)以前,全县区分八里:永丰里、乐乡里、太和里、上下平阳里,此四里属唐崖河以南地,又称内四里;仁孝里、义悌里、礼忠里、智信里以及湖北与四川黔江之西南边地邦里,概称外四里。全县各里下共含三十五村集(场)。今高乐山镇地域含永丰里、太和里。永丰里村集有二:西门外、南门外;太和里之村集有七:马河坝、龙坪、大兴场(今白果坝)、散毛河(今老寨)、老里坝、头庄坝、梅子坪,此时期小河、青岗坪、地坝寨、青岗岭、中寨坝、八斗箩辖属太和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咸丰县政府奉《保甲户口条例》,全县编成4区47联保、368保、3874甲。今高乐山镇属第一区,区公所设忠堡。民国二十四年(1935),撤销忠堡区,全县划为3区22联保、199保、1808甲,今本镇属第一区,区署设丁寨。 民国三十年(1941)初,咸丰县将22个联保合并成19个联保。9月,撤去一、二两区,保留清水塘区署,将19个联保、199个保1808甲划成15个乡(镇)183保1586甲。今高乐山镇属地有:城区镇,辖县城及郊区瀑泉、寿昌两联保地,镇公所设南门;忠龙乡,辖忠堡、龙坪、马河坝,乡公所设忠堡;白果乡,辖白果坝、老里坝、青岗岭、中寨坝、头庄坝,乡公所设头庄坝;今梅子坪当时属丁字乡(乡公所设丁寨)。直至1949年11月咸丰解放,皆属前述行政区划。 1950年1月10日,咸丰县划为5个区,今高乐山镇属第一区,辖城区镇、忠龙乡、白果乡,置区人民政府,驻城区镇。 1951年1月,咸丰县增设六、七两区,划出第一区忠龙乡全部和白果乡一部分设置第七区,区人民政府驻忠堡。1951年6月,咸丰县增设八、九两区,划出白果乡全部设置第八区,区人民政府驻头庄坝。 1952年,全县开始建乡,始划为138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60个乡(镇)。1953年5月,第八区区政府由头庄坝迁至李子溪,全县共9区。此时,今高乐山镇属第一区,辖太平沟、牌楼坝、小模、赵家山、白果坝、邢家寨、老里坝、板桥、白水坝、新田沟、头庄坝、蛮道沟、杨泗坝、子房沟、青岗岭、中寨坝、盖坪、白地坪、梅子坪、大坝、城关镇等21个乡(镇)。老寨、马河坝、芭蕉溪、龙坪、茶园坝时属第七区(忠堡镇)。至1956年7月,全县9个区并为6区,160个乡并为52个乡,第七区并入第一区。1957年5月,将数码称区改为以地名称区,第一区名更为城关区。 1958年8月,全县52个乡增为61个乡,城关区所辖乡(镇):城关镇、丁寨、十字路、小模、太平沟、梅坪、老里坝、杨泗坝、白水坝、白果坝、茶园、板桥、和平、忠堡等14个乡(镇)。茶园系马河坝改名,和平系龙坪改名。 1958年10月起,咸丰县先后成立11个人民公社,11月9日,撤销各区区党委和区公所,设立各公社党委和管委会,政社合一。原城关区辖地内置有红旗(忠堡)公社、卫星(城关)公社、大坝公社。1959年2月改为以地名称公社,原属城关区辖地内的红旗公社更名为忠堡公社,卫星公社更名为城关公社。城关公社辖城关镇、丁寨、十字路、杨泗、白果、梅坪、老里坝、白水坝。忠堡公社辖忠堡、板桥、和平、马河坝。大坝公社辖小模、太平沟。 1959年4月,撤销大坝公社,小模、太平沟并入城关公社。1960年1月,撤销忠堡公社,忠堡、板桥、和平、马河坝并入城关公社。同年6月,设立城镇人民公社,将城关公社之东升大队(今东门沟)、齐丰大队(今大坝)划归城镇人民公社。全县划为城镇、城关、杨洞、尖山、活龙、清坪、小村、黄金洞8个人民公社,下辖60个管理区261个生产大队2779个生产队。 1961年6月9日,咸丰县撤销8个大公社,恢复区镇建置,管理区改建人民公社。全县划成7区1镇、60个人民公社、290个大队、3141个生产队。今高乐山镇地域设置:城关镇,辖城关镇人民公社和一个街道居委会,城关镇人民公社辖前进、胜利、齐丰、东升4个农业生产大队,居委会辖解放街、前进街、胜利街三条街道;城关区,辖梅坪、丁寨、板桥、白果坝、杨泗坝、和平、茶园、太坪沟、老里坝、小模、十字路、白水坝等12个人民公社。1962年调整为7区1镇、61个公社、292个生产大队、3555个生产队。 1967年初,区、社机构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瘫痪。3月,区(镇)、社、大队分别由武装部长、民兵连长牵头,结合干部和群众组织代表(“三结合”)组成各级“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处理行政事务。1968年,区(镇)、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主持党政工作。1970年,党政分开,革委会行使行政职权。 1975年7月,撤区并社,全县划为14个公社1个镇,280个生产大队,2474个生产队,公社直接领导生产大队。今高乐山镇属地当时设有城关镇、城关公社、茶园公社3个单位。城关镇辖团结、前进、齐丰、东升4个农业生产大队和一个居委会;城关公社辖跃进、小模、高潮、太平、映山、十月红、新生、水红、红光、幸福、福田、龙凤、老里坝、沿江、团坡、龙家界、同升、共升、青山坡、杨柳沟、大茅坡、晨光、新桥、万福、凤凰25个大队;茶园公社辖官田坝、马河坝、泡木园、芭蕉溪、沙坝、茶园坝、麻谷溪、老寨、和平、官坝、牛栏界、泡桐坝、联升、青春、新华15个大队。1977年12月4日,恩施专署批准城关镇所辖齐丰、东升两个大队划归城关公社。 1978年,开始在小公社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区。城关公社置小模、太平、梅坪、老里、白水、杨泗6个管理区,茶园公社置马河、龙坪、白果坝3个管理区。 1981年5月,茶园公社更名为马河坝公社。同年11月,城关公社更名大田坝公社,城关镇更名高乐山镇。 1984年6月,咸丰县撤销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恢复区、乡、村、组建置。全县划为9个区、2个区级镇,53个乡、9个乡级镇,284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3210个村民小组、16个居民小组。高乐山镇为区级镇,辖前胜、团结2个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始建街道办事处。撤销忠堡公社,并入大田坝区,置忠堡镇(乡级),大田坝区辖龙坪、白果坝、白水坝、老里坝、梅子坪、太平沟、小模、杨泗、板桥9个乡,及忠堡、马河坝2个镇(乡级)。 1985年至1993年,大田坝区所辖乡(镇)、村行政建置与1984年建制相同,全区9乡2镇,共11个乡(镇),下辖56个村。村下辖648村民小组,两个乡级镇各有居民小组1个,共650个组,自1985年至1987年均未变。自1988年起,大田坝区村下增设1个组,全区村民小组649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总数651个,直至1993年皆设置未变。 高乐山镇1985年至1993年,均按1984年建置未变,全镇设置2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村下辖14个村民组,居民委员会下辖4个居民小组。 1994年1月21日,县政府(咸政发[1994]8号文)将大田坝区的杨泗坝乡5个村(万佛、杨泗坝、晨光、东门沟、柿子坪)52个组、小模乡的1个村(大坝)14个组、太平沟乡的1个村(映山)11个组,共1乡7村77个组划归高乐山镇管辖,大田坝区设置板桥、白水、小模、太平、梅坪、老里、白果、龙坪8乡,忠堡、马河2镇,下辖49个村,574个村民小组。1995年,大田坝区行政区划设置仍沿1994年设置未变。 1994年3月22日,大田坝区划归高乐山镇的7个村正式移交给高乐山镇管理。高乐山镇在原杨泗乡的基础上设置杨泗管理区,辖区为原杨泗乡5个村;在划入的小模乡大坝村和太平沟乡映山村设置高乐山镇大坝管理区。1994年春,大泰开发区正式成立,县政府将高乐山镇大坝村、映山村2.5平方公里区域划为开发区范围;1995年元月,大坝、映山两村正式移交大泰开发区管理;同月,高乐山镇大坝管理区更名为高乐山镇二道河管理区。高乐山镇建置为杨泗、二道河2个管理区和1个居民委员会,辖7个村(万佛、杨泗坝、晨光、东门沟、柿子坪、前胜、团结)62个村民小组和4个居民小组。 1996年11月,咸丰县撤区并乡(镇),将全县原11个区(镇)62个乡(镇)撤并为5乡(丁寨、尖山、黄金洞、小村、活龙),5镇(高乐山、忠堡、清坪、甲马池、朝阳含大路坝工委)。撤销大田坝区,将原大田坝区所辖忠堡镇、板桥乡撤并为忠堡镇。原大田坝区所辖小模、太平、梅坪、老里坝、白果坝、马河坝、龙坪8个乡与原高乐山镇杨泗、二道河管理区及高乐山镇居委会合并成立新的高乐山镇,全镇设10个管理区,1个居民委员会,辖44个行政村505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小组。1997年,县政府撤销大泰开发区,并入高乐山镇,其原辖大坝村由小模管理区管理,原辖映山村由太平管理区管理。 1997年3月,撤销白水、龙坪、太平、二道河4个管理区,设置小模、梅坪、老里、杨泗、白果、马河6个管理区,全镇仍置4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505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1998年至2000年,全镇行政区划设置同1997年设置未变。 2001年2月撤销两个管理区:撤销白果管理区,将白果坝村、椿木槽村、头庄坝村合并到杨泗管理区;撤销老里管理区,将沿江村、老里坝村、团坡村、龙家界村合并到梅坪管理区。同年7月,撤销管理区设置,全镇划为四个片:小模片管原小模管理区,10个村125个组;梅坪片管原梅子坪、老里坝2个管理区,9个村94个组;马河片管马河管理区,12个村119组;杨泗片管原杨泗、白果2个管理区,13个村166组;全镇置44个村504个组(原猫儿岭村2000年减去1个组)。 2002年2月,更上年4“片”称号为办事处,设小模、梅坪、马河、杨泗4个办事处。撤销蛮道沟、猫儿岭、映山、牟家寨、徐家坨、丁家坪、沿江、牛栏界、泡桐坝、泡木园、麻谷溪、茶园坝、杨柳沟、万佛、大茅坡、柿子坪、椿木槽17个村,撤并61个组。新设置白岩村。全镇辖前胜、团结、大坝、太平沟、核桃园、白地坪、小模、白岩、杉树园、梅坪、老里坝、团坡、龙家界、头庄坝、白果坝、官坝、龙坪、芭蕉、沙坝、马河、官田坝、老寨、青山坡、白水坝、新田沟、杨泗坝、晨光、东门沟28个村,443个组。 2003年3月,高乐山镇撤销4个办事处,撤并67个组,行政村建置同上年,镇直管村,全镇辖28个村,376个组。2004年,全镇村、组建置同上年。 2005年7月,实行联村自治,将原来28个行政村合并为14个联村,建立了联村党支部、村委会,辖376个村民小组,以14个村驻地建村级办公场所。 联村情况:白地坪与大坝联村,名大坝村;核桃园与小模联村,名小模村;杉树园与梅子坪联村,名梅子坪村;团坡与老里坝联村,名老里坝村;白岩与太平沟联村,名太平沟村;新田沟、白水坝、杨泗坝3村相联,名杨泗坝村;晨光与东门沟联村,名东门沟村;青山坡与老寨联村,名老寨村;官田坝、马河坝、芭蕉溪3村相联,名马河坝村;龙坪与官坝联村,名官坝村;头庄坝与白果坝联村,名白果坝村。此时,全镇行政村建置为14村,村名是:前胜村、团结村、大坝村、太平沟村、小模村、梅子坪村、老里坝村、龙家界村、杨泗坝村、东门沟村、白果坝村、老寨村、马河坝村、官坝村。2001年8月撤销原设1个居民委员会,设置高乐山镇城东、城中、城西3个居民委员会。2004年1月,撤销前3个居民委员会,新设置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5个社区居委会,辖16个居民小组。 2006年5月,高乐山镇行政体制改革完成,全镇村级建14个联村辖28个行政村376个村民小组。 2008年10月,撤销联村恢复行政村,全镇下辖35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即团结村、前胜村、大坝村、白地坪村、小模村、核桃园村、太平沟村、映山村、猫儿岭村、白岩村、杉树园村、梅子坪村、团坡村、老里坝村、头庄坝村、白果坝村、官坝村、龙坪村、牛栏界村、泡桐坝村、芭蕉村、沙坝村、官田坝村、马河坝村、老寨村、麻谷溪村、白水坝村、青山坡村、杨柳沟村、新田沟村、龙家界村、晨光村、东门沟村、杨泗坝村、大茅坡村、城东社区、城中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 2018年11月增设白水坝工业园区居民委员会,设立4个居民小区,全镇共有城东社区、城中社区、城南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白水坝工业园社区6个社区20个居民小区。 2021年7月30日,咸丰县实行优化村组设置,高乐山镇原有35个行政村,优化后调整为28个行政村:牛栏界村和官坝村合并为官坝村,泡桐坝村和龙坪村合并为龙坪村,芭蕉村和沙坝村合并为沙坝村,官田坝村和马河坝村合并为马河坝村,麻谷溪村和老寨村合并为老寨村,大茅坡村和杨泗坝村合并为杨泗坝村,猫儿岭村和太平沟村合并为太平沟村。全镇下辖28个村,6个社区。依次为:官坝村、龙坪村、沙坝村、马河坝村、老寨村、杨泗坝村、太平沟村、映山村、青山坡村、杨柳沟村、团坡村、老里坝村、白地坪村、大坝村、前胜村、团结村、小模村、核桃园村、白岩村、杉树园村、梅子坪村、龙家界村、白果坝村、头庄坝村、白水坝村、新田沟村、晨光村、东门沟村、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城中社区、白水坝工业园社区。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