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桃园山垭口,历史上盛产火烧窑罐,后建场为罐垭场。政府驻地又设在罐垭场,故而得名。

原名窑沟。清康熙年间,舞阳知县蔡汝齐率人马,以武力镇压攻占窑沟的崔秃子起义军有功,遂更名武功。

“呼和温都尔镇”系蒙古语,“呼和”意为“青色”,“温都尔”意为“高山”。因镇建在青色高山脚下,故得名。别名为青山。

原为思明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以思明有“反清复明”之意,以州东有左江支流明江,取“明江安宁”之意,改为宁明州。1912年由宁明州改置宁明县,沿用旧州名“宁明”为县名。

九江含义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南鲁集古称落凤集,后改为南落集,意为凤凰南飞落于此,建国后改为南鲁集。政府驻地位于此处,故名。

历为浙西通江西、安徽重要商埠,以繁华著称,故名华埠。

传孔子曾到此讲学,且地处山谷,故名。

马氏原籍山西洪洞县,明洪武年间,为寻找堂兄马英、马荣定居于此,始称小马庄。清同治元年(1862)筑寨起集,易名马集。

地处大庾岭北麓,以岭名县。大庾岭古称塞上、台岭,又名梅岭、寒岭、东峤。相传岭名的由来以庾胜戍守有关。西汉元鼎五年(112),南越国发生叛乱,汉武帝派兵征伐。其中,楼船将军杨仆和庾胜率领一支军队越岭进入南越国。平定叛乱以后,令庾胜将军率军驻守梅岭,并在梅岭岭下筑城,岭上建寨戍守。因庾胜在家兄弟中排行老大,后人为了纪念庾胜,称岭为大庾岭。另有一说,岭形似禀庾(古代粮仓),故名庾岭、大庾岭,县名也就随即称大庾县。

因辖区内有座名为北桥的石拱桥而得名。

境内的百家岩,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七位贤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隐游长居、说学论道、饮酒赋诗之地,故名七贤。

燕儿窝,指燕儿窝自然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

因地处平定县南坳乡贵石沟村故名。贵石沟原名龟石沟,古时村中有一巨石,形似龟故名。后龟讹为贵。

据《南和县志》记载:明清时该地名河头郭。当时百泉河从此穿过,设八个分水闸,下分八条河渠,环村而下,村在内,河在外,以村为城,以河为郭。此村位于八河渠之首,南者为南河头郭,北者为北河头郭,因主地名得名河郭村。因镇政府原驻地河郭村得名河郭镇。

南屯建于明朝。因曾是屯兵之所,又与北面的北屯相对,故名南屯。因镇政府驻南屯而得名南屯镇。

此地原有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此弹琴的琴台,故名。

以辖区内主要街道开元大道而得名,寓意开创历史新纪元。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