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路”系境内主干道张杨北路的原名称。故名浦兴路街道。

古时为龙川县至兴宁、梅县、河源的交通干道,明朝始称通衢。加上古时更是多处来往的官道要津,有通衢大道称谓,故名。

秦置阳武县。西汉初置原武县。1950年,平原省通令“原武,阳武”二县合并,取二县名的首字定名原阳县。

相传芦洪市出一天子,被朝廷钦兵追杀至境内桥头,夺一木马而去,得名“木马桥”,后更“木”为“鹿”而得名。

自清朝始,此河两岸的农田遇旱,牛车河以此得名。

因清乾隆初年,有潘、曾、张三姓在此出地众建兴场得名。

相传晋太保王祥卧冰求鲤治愈母病,后人建桥彰其孝行,名孝义桥,简称孝桥。因孝桥镇驻地孝桥故命为此名。

相传很早以前,八丹那里住着一家穷人,祖祖辈辈给地主当长工。一年秋天,这家老小拉着一个又大又重的石碌碡碾场,火红的太阳烤得他们汗流满面,可碾下的粮食少得可怜,连一褡裢都装不满,一家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恰巧鲁班爷经过这里,十分同情为这么一点粮食,全家五六口人怎么生活呢,鲁班爷就到近处砍来一根木头,三下五除二做了一个又轻又小巧的木碌碡说为:“明天你们再把这些庄稼全摊上,一个人拉上木碌碡碾,一定会碾出粮食来。”这家人将信将疑,第二天就摊上了碾残的一些庄稼,一个人拉着木碌碡碾,碾着碾着,场上的粮食厚得掩

“二连浩特”系蒙古语,“二连”以附近额仁淖尔(湖)命名,系“额仁”的讹音,意为“斑斓”,“浩特”意为“城市”,意为斑斓的城市。

因山体呈锥状,故名。

明正统间(1436-1449)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陈、戴两军官战死于此,明廷改音锵口改英将。因乡政府驻地英将,故名。

镇政府驻地清湖街,清湖街位于亚麻庙潭崖边,是旺山河与塘榄河的汇合处,形成清澈透明的湖水,湖水秀丽诱人,潭深数丈,清澈如镜,顾名思义便称之为“清湖”。

尤溪河汇入闽江的出河口,故名。

咸阳以西以吴姓人为主居住的集镇。

“大河”指河流名称,“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以驻地澧浦自然镇得名,早在南宋时,村祖李浦随宋室南渡,迁于此定居,叫李浦村,清光绪年间,因“李浦”与“澧浦”谐音,李浦改澧浦。

“垌”指垌夫,“塚”为坟墓,“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取“开辟、疏通官道”之意,故而得名开通。

521 522 523 524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