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格特勒克,维吾尔语,意为鸿雁滩。

以境内涓水河上新建石桥而命名。

圉镇“圉”字,陆明德释文“圉”作“御”之解,春秋时有“马有圉,牛有牧之说”。因镇政府位于圉镇村,故名。

因位于月形山南麓,取“月山”二字,故名。

据载,咽瓠泉,在县西十五里,《旧图经》曰:“唐李荃于此遇骊山老母说《阴符经》,传教既毕,令荃取水,荃乃携瓠就泉汲水,已失老母,因名“咽瓠泉”。相传唐副节度刺史、著名学者李荃巡游路经此地,顿觉进入仙境,观此湖面如同一瓠,又居秦楚古道,遂发诗兴叹曰“咽瓠也”,于是唐时便称此地为“咽瓠”。据宋《长安志》记载,李荃有一天回到家中,骊山老母来访,传《黄帝阴符经》给他,当传讲完毕,李荃用葫芦给老母在门前泉里汲水,而当他回到房中时,老母已不知去向,因而持葫芦咽泣不止。后来将自己门前泉取名“咽瓠泉”。后译音变为

该地于东汉明帝时置博南县,“南方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史称博南古道;2005年3月,原老街、曲硐两镇撤并为一镇,为纪念永平置县历史、弘扬古道文化而取名博南镇。

清朝初期,因黄河决口,土地积沙,土质变成沙沃,沙沃腹地形成大少不等的沙丘、沙山和沙垄,因地处沙土有庙宇,故称沙窝庙,后简称沙窝村。镇人民政府驻沙窝村,而得名沙窝镇。

该村处九龙江西岸开阔地,名西洋坂,俗称箱(由“西洋”紧读拼成)坂,后雅化为西园坂,简称西园。故名。

“采日玛”藏译“采氏部落”。

明永乐初,此地村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村北有卧龙岗,东为九龙口,其村故称为龙门,又因地处东龙门之西,遂称西龙门。

因境内有著名古塔“文峰塔”,故名。

赵北,原名“赵壁”,周末置村。据传战国时期赵王由此地获得一块壁玉,名曰:“和氏璧”,其壁珍贵,为纪念此璧,取名赵壁,后改为赵北。

相传高姓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迁此。《张氏族谱》记载,三世祖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由马家庄迁此。原称高家店,因高姓在此开店得名,后因村落旁老槐树沟里大石头上长满葛藤,改称葛石店。因驻地葛石店故称葛石镇。

因境内刻木山有一位“刻木娘娘”谨奉孝道、积德行善,传承优良美德而得名。

山水秀美,丹霞峰峦、林立。

因固城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固城村而得名。

因村建岗上,多韦姓而得名。

“青山镇”指青山古镇;“街道”为乡级行政区域。

523 524 525 526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