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该村为草原湿地,原是为弘化寺放马的地方,又设马匹圈养营房,故得名马营镇。

三苏,指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辙、苏轼三父子。此地为三苏父子故居之地,镇以此为名。

喀喇沁左翼旗札萨克第四子驻营的地方。

蓝钟圩原名蓝洞街,1920年改名蓝钟圩,以蓝洞、铜钟二村各取一字组合成 。镇以驻地名,故名。

“红花套”指地名,因古时此地河套生产红花而得名;是红花套镇行政机关驻地;“镇”指乡级行政区划。

据记载,宋初(约960-1000)袁姓迁此居住,以姓氏得名袁庄。南宋(1127-1279)时苑姓由该县的白塔村迁此,苑姓人业兴旺,故以姓氏改村名苑庄。

清康熙《黎城县志》载有:“西仵”。相传,古为仵村,因仵姓居此得名。后因水患后分为两村。该村居西,故名西仵。该名称自古沿用。因镇政府驻地在西仵村,古得名为西仵镇。

“加勤”意为“天王”。

明成化年间,安顺州治所迁往普定卫城,原州治所改称“旧州”。

因地处龙川江畔,故而得名。

因村附近有一土丘,其势如马,相邻两村分别位于马的东西两翼,该村位于西而得名。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赶杀刘秀,乡民忠君,将刘掩藏,刘怕累及庶民执意离别。送行之时,刘取难中送别,赐名“难送”。因“难送”一词甚为凄楚,村民便取此处居汉置古驿壶关治所之南,村中宋姓居多的含意,谐音改作“南宋”。 另一种说法,隋朝年间,从外地迁来两户姓宋的人家,居住此地,建立村庄。因该村位于北宋的南边,故将村取名南宋。镇政府驻地,故名。

政府驻地位于肖口集,因此得名。

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据《曹甸镇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交兵,曾在此屯兵,故更名为曹甸。

以驻地芦葭桥命名。

以原政区中村村南面的一座山名南山而名。

那蒙圩原名罗蒙圩,初址在今那桂村美我坪自然村南端,后遭贼劫,于清康熙二年(1663)迁至现址。因当时仅有一个盐贩和一个罗氏老妇在柠檬树下摆摊,故成圩后名“罗蒙”,1935年改称“那蒙”。

以境内泷(音同“双”)水河而取名,民国初渐写成“双水”。故名。

522 523 524 525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