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即华山之阳,原指华山以南的区域,据《舆地广记》记载:昔人论蜀之繁富曰“地称天府,原号华阳”。华阳,自此得名。

原为皇家封赐给亲王、功臣的“采邑”,即封地。辽、金时称采村。至元代、南北二村相对,史称南彩。

传为秦甘罗所居,古称甘城,与慎县故城靠近,因其在东,又称东古城,简称古城。

据寺碑记载,该地东北角寺院始建于汉朝,取“普惠众生”之意,得名普惠寺,村庄建于寺旁,村庄得名为普会寺。太平天国时期改名太平镇。清末复名普会寺。

乡人民政府驻地黄莲坝,简称黄莲,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高海拔苦寒地区,加之境内盛产中药材黄莲,故取黄莲苦涩之意命名,反映早年的乡情面貌,封闭、贫困而落后,后以此命乡名。

取原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绵阳之名,一说因地处绵山之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义,故名。又说因处绵水(今绵远河)之北,水北为阳,故名。

因位于青龙河源头,故得名青河。因镇政府驻地青河得名青河镇。

察素齐,意为造纸的作坊。于明末形成村落,那时由内地迁来的人在此从事造纸业,以供印刷蒙译大藏经书《甘珠尔》之用,故人们称此处为察素齐。镇的形成约几百年,现已形成由多个自然村组成的区域。

镇内有一座宋代建成的南北走向廊桥,名“洞桥”,故名。

传崔姓始居,临路开店,初名崔家店。因有晨集,亦称崔集。清末以居首山东端,改名山头店。

古代此地乃深山大箐,为仡佬人居住,仡佬语称此地为“普泥”,即坪子的地方,后谐称普宜,故名。

“彭措林”意为“富饶圆满地”。

占哇系藏语音译,意为“老二”,相传吐番征服此地时,占领此地的头人,在家中排列为“老二”,后取其排列位该地部落名。

据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修七郎神祠碑记云:“嘉乐泉村者,乃古迹兴盛之地也,诸山围绕,众景之萃也。”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七郎神祠碑记云:“东据青山,万壑回萦而毓秀,西流狮水,长川曲绕以钟灵生。”据此而知,嘉乐泉之泉水甘冽,又在背风向阳之处,具备安居乐业,美满幸福之意,适宜于居民生活,故村名为家乐泉,清嘉庆年间,村中有一官员出席过千叟宴,故更名为嘉乐泉。

蒙古贤者居住的乡镇。

小西林河多出细鳞鱼,原称“小细鳞河”,“西林”为“细鳞”的谐音。

明洪武元年(1368),郝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在土岗上建村,取名郝岗。

519 520 521 522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