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设军屯,周围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故名。

该地名根据该村村民的姓氏和地理实体所处位置命名。因“王”姓村民住此山沟,故名“王家沟”。

“刊”即利水,“江”即长江。

据传,明朝杨姓武官在此驻守得名杨官屯,后演变为杨屯。

相传一官员骑马下乡巡查,至此地下鞍,后村民誉官员所骑之马为骥而得名。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时曾下马紧鞍,因称村名为“紧鞍”,后取谐音演变为敬安,镇名由此得来。

以原驻地村(演礼村)得名。因定“五礼庄”时(五礼即尚礼、中庄、演礼、礼庄沟、新庄),冠名演礼。

“流水”指河流名称流水沟,“镇”指行政区域名称。

以境内“龙宫凼”“下石塘”各取一字得名。

沿用原“龙岗墟”名称。因区内八仙岭山形似一龙,且附近山岗众多,岭下之地称龙岗,故名。

因所在地原为尖山村,尖山谐音“金山”,取义新区开发建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故名。

辖区内有万宝坪,故名。

以营江大洞得名。位于古营水两边,良田沃野,得名营江大洞。

因境内东西流向的古盐河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与宁远路紧邻取宁远二字得名。

因过去该地人们为了争土地,问题无法解决,后打官司,经官判定以沟为界划分两个村,叫“法界”,后演化为“发界”,故名。

纪念辽金之战。

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的规定,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在上饶市、县专名相同、不宜再使用“上饶区”形成共识的前提下,组织专家、学者对撤销上饶县设立广信区进行了论证,普遍认为“广信”之名历史沉淀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易于“上饶”文化传承。上饶县置于东汉建安初年,曾三辙三复。唐乾元元年(758年)第三次复置上饶县,并设信州,其县治为州治所在,唐、宋时均为州治,元为信州路治。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命胡大海攻取信州,改信州路为广信府,据明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