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寺背岭,以村的兴福寺和马背岭结合而得名。民国时期因地方械斗频繁,改名治平,含治理平服地方秩序之意。

上八庙明末建修,先建有八座庙宇而兴场,以地居巴河支流上方,故称上八庙。

因境内原有聚宝村,故而得名。

此地因有罗星渡的渡口演变而得专名。

明代实行卫所制,明永乐元年(1403),置宁夏中卫指挥使司,中卫之名始此。中“中”表方位;“卫”指卫所制,明代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

驻地附近原有大名县东南部较大的集市,后集市的一部分向西迁移,称西副集,演化为西付集。因驻地西付集故名西付集乡。

因山民在此坪烧窑,俗称“窑田”,后雅化为“瑶田”;民国时期取“尧天舜日”之意改称尧天坪。

因街道管辖范围以玉琳路为中心,故名。

明末,以村近小观庙而更名为小观村。因乡镇政府驻地位于小观村而得名。

“洛阳”指洛水,昔在此店之南或指河南洛阳;“镇”指乡级行政区划

因辖区内古寺庙“凤来寺”引申取意“有凤来仪”,而得专名“凤仪”。

因街道位于市城东郊,地处平坝,故名。

民国初,川内军阀割据,战乱四起。为保全身家,当地乡绅段襄臣出资在住所右侧山顶筑塞避乱,取名为宝箴塞。

南北朝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相传许氏由山西迁此建村庄,故名许庄。

因20世纪30年代街境内陈济棠官邸旁多栽植梅花树,习称“梅花村”而得名。

因该镇境内有河流为“店前河”,故名。

寓意辖区市民吉祥康泰。

“公中”为管辖牛犋点的单位,“新”指原有两个旧的公中合并,成立新的公中,故得名。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