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与永安溪围绕管山成洲有关。

据传桑墟兴集始于元代,因位于古桑墟湖之滨而得名。

取丰厚的塬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因地处滹沱河之阳,1065年筑堡。后遂演变为阳明堡。

体现了其地形上独特的山字格局特征,即由三座山峰组成的,中间高耸、两侧较低的山形组合。这种地形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是当地自然地理的重要标志。“三尖”具体指的是“大三尖”和“小三尖”两组山峰。大三尖:包括祖师岭、水云峰和狮子山三大山脉。这三座山峰在地形上呈现出山字格局,即中间一座山峰高耸,两侧山峰相对较低,整体形状类似汉字“山”。这种独特的山形组合不仅壮观,而且具有显著的地标性,因此得名“三尖”。小三尖:位于祖师岭下方的文家桥附近,其后方也有三座陡峭的山峰并排矗立,与大三尖类似,也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山

乐旺,系布依语lac waangz。原名落王,系布依语译音,意为坝子大、水源好的地方。

迎泽大街得名于明代太原城门迎泽门。明代太原两座城门分别名为“迎泽”“承泽”,其名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传说,这首民歌起源于舜时期,是歌颂造福运城盐池人们的南风的,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承迎南风的恩泽。这就是两座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的由来。

古称猿猴场,以境内猿猴怪石而得名猿猴场,后取元气丰厚之意改称元厚场。以政府驻地元厚场而得名元厚镇。

因辖内横山,又名祠山,街道以此得名,故得名。

“兴旺、和平”之意。

清道光《栾城县志》引康熙志载,城西乡村,名西营。清同治《栾城县志》载:名西马房营。今仍名西营。

明朝天启年间,福建南安县王姓迁居至现乡域中部,以针工为业,筹资建石桥,名“针工桥”,后谐音为“尊公桥”,简称“尊桥”。

建设,汉语,有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之意。

系蒙古语,“图布信”是平安之意;苏木,是蒙古族地区特有的国家基层行政区域通名,级别与乡同级。

原是闽西梅花十八洞之一“河坑洞”,有因溪水流向,得名东流。因流字不吉,带有流失之意,改为东留。

鸡足山镇原名炼洞乡,地处鸡足山脚,1999年3月,撤乡建镇,更名为鸡足山镇。

长乐乡百姓希望日子长久欢乐,还有知足常乐的意思,故得名“长乐”。

指丁姓人家,故名。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