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四年(1381)付友德率军征南,指挥谷事顾成在普里冲蜡尔里(今普定旧城区)筑城守卫。天启元年(1621),参将范邦雄驻军铁王旗(今天王旗村)守卫。在城内修建庙宇,增固城墙。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撤销定南守御千户所入普定县。民国三年(1914),恢复已撤销的普定县,将县治移至原定南守御千户所处。
“日屋”意为“山脚”。
卡攻乡因原来坐落在小山坡上而得名。藏语意为“山坡上”。
泗顶,意为四座山顶,因驻地位于马鞍、白面、腊竹、元宝四山之间,“四”与“泗”同音,故名。
因其原五华县人民政府驻华城镇,“华城”指五华县城区,故名。
据原禹王庙石碑记载,明代建场时因寄望“生意兴隆”之意而得名。
传民乐圩始由隆盛梁氏于明末迁建,因数历兵荒马乱之苦,乡民期盼迁此能安居乐业,故名。
蚌埠市所划分的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和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等,和地理意义上的经纬相反,是以中国古代织的土布上的线来划分的,竖直的线为纬线,横的线叫经线。南北为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东西为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纬二路街道因坐落于纬二路,故得名纬二路街道。
里湖圩创建于明代嘉靖初年,因地处石牌溪、火烧溪汇入榕江处,地势低洼,雨季洪涝成湖,明代在两溪间建龙门桥,取“鲤鱼跃龙门”之义,故得名鲤湖,后简写为里湖,故名。
取尊崇信任、尊崇诚信、守信修睦之意。
因境内王辛庄村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豆庄而得名。
原名初木寨。“初木”系彝语译音,为彝族家支名,亦为土目封号。后以付姓定居,更今名。40年代初兴集市,俗称新场。
因蓝溪河与东江河汇合于此,取溪河出口之意,故名。
“汪布顶”藏语意为喜乐村。
古称“漉浦”,别称“渌湘”,《梁书》称渌口。唐称渌口市。晚唐称津口。本来“小水汇入江海之处称浦”,渌水为湘江一级支流,不能称为”小水“,故将渌水汇入湘江出口处,称“渌口”
原称“毛政”,黎村名。“毛”,黎语意指“氏族、宗族”,“政”,黎语意指“健、壮、强”,连译为:强大的氏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申新义称“新政”。
沙井驿为丝绸之路必经地之一,是由兰州去往河西第一站。元末明初,群众为铺沙压田抗旱,淘沙成井,乃名沙井儿。明洪武年间,整修沙井堡,兵部驿站,从此便称沙井驿。
热门文章
洪塘街道
小北河镇
十字镇
蒲州街道
昌城镇
杭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