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永乐年间,有田、白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因田姓居多,得名田家庄。因乡政府驻地田家庄,故称田家庄乡。

民国初,张北县商人来此开缸房(酒坊),字号“丰源缸房”,并兼营旅店,故名为丰源店。因乡政府在丰源店得名丰源店乡。

明代,此地的新洲、汤洲间立有分界牌,故而得名。

“方滩”指辖区内村委会名称,参见群众自治组织类《方滩村村民委员会》。“乡”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洲泉一地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洲钱距临安咫尺之遥,扁舟一叶,可朝发夕至,中原士大夫寓居洲钱者二十余家。形成居民聚落时,以其地“四周皆水,其中一地如钱”,而得名洲钱。嗣后镇日渐繁荣,商旅远来,百货并集。洲泉因之另称相州,又有湘洲、湘溪等雅称。旧时又有洲钱里、洲钱市等别称。清以后洲钱渐作洲泉。

清乾隆年间,因从官方取得红契的人来此买到的荒地分五份卖给陆续移来的人,故名。

因辖区里高云山得名。高云山海拔1064米,高耸入云,故名高云山。

因境内刘家深湖有泉,湖底呈黑色,故名。

四亩地镇得名于唐武德年间,有陈姓大户为抵防土匪骚扰,建占地约四亩的石堡,故得名为四亩地。镇:乡级行政区域。

因驻地所辖的清水窝自然村白马岭下有一块狭长的水田,故名。

因处大北山南麓,故称“南山”,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山,故名。

意为北国边疆。

境内有龙山,以此得名。

史官镇是轩辕黄帝史官,中华文字之祖仓颉庙所在地。依据仓圣庙后殿两侧石刻楹联记载,黄帝勒令葬仓颉仙骨于史官利方亭,以享万世香火。该村汉代以前为利方亭。该镇故因黄帝史官而得名至今。

因解放以后在扩建“三线”工程中,在原有的家属居住区的基础上,新建了街区,反映了新中国工人阶级迎接新战斗新生活的豪迈之情,故取名迎新街。

此处峰峦碧绿、郁郁葱葱,故名。

据查明洪武六年(1373),山西移民孙、刘两表兄弟迁此建村于古河故道(后浚为黑龙港河西支)、古淇水间(久湮无迹),古潮海寺、瀛东桥之侧,波光帆影,画舫渔歌,古刹晨钟,河桥夕月,四时风景如画,借此取村名景河。后黑龙港干涸,旧景物不存,村人兼取邻里和睦之意,改村名为景和。因镇政府驻景和村而得名。

巴林系蒙古语,由人名逐步演变成一个部落名。

2256 2257 2258 2259 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