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圩镇的东部和西部各有一个山岗,形似马鞍,后因“鞍”字笔画繁多,简写为“安”字,故名。

“四方”泛指方位,如:东、南、西、北。也可指正方形。“坪”表示平坦的地方,也指面积大的地方。

唐姓聚居,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石各庄而命名。

古名锦溪,以镇临小溪,春季繁花似锦得名。据《锦溪镇志》记载“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曰锦溪。”

“里耶”在土家语里是在广阔的土地上,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

缑氏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缑,缑氏为古地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周朝时有一位卿士被封在缑氏邑。就以地名为氏。二说:系春秋时期周灵王缑姓王后的诞生地而得名,历史上曾多次设县。宋代《太平广记》云:“西王母姓缑,河南缑氏乃西王母修道之故地也”。三说:缑氏位居“缑山”之北,以地理形势而命名。缑氏之名,来历久远。上古时黄帝的史官仓颉,姓候冈,其后裔原驻陕西洋县北,春秋时成为周王的卿士,被封往今偃师市东南的府店一带。侯与缑通假,后代子孙以食邑为姓,称缑氏。战国末年(前235),缑氏邑被设置为县,称缑氏县

镇政府驻地在双石铺村的镇级行政区。

因境内有不冻不淤、深水贴岸的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又有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是张家港市以港兴市大发展的源头,是希望的热土、黄金宝地,故名。

因解放后干部群众希望当地“极大的兴旺发达”,故名大兴。

明洪武八年,周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濮州南40千米建村,后有九户异姓亦在此落户,共有十姓人家,故名什家集,后简称什集,因此而得名。

1934年修拉宾铁路线,取牛家窝棚屯为火车站名,借此为乡镇名称。

因辖区内有和顺古村,故名。

明正德三年(1508),在今蒙自市新安所街道设立了新安守御千户所,后简称“新安所”。街道办事处驻新安所,是蒙自市直管的乡级行政区,故名。

因境内洪河大桥而得名。

因驻地得名。驮卢,壮语 Dahruz,“驮 dah”指河,“卢 ruz”指船。因地处一小河与左江汇合处的岭坡上,依山傍水,从前必须乘船渡河才能到达,故名。

喀拉达拉,哈萨克语,意为“平原”。

因夏姓最早在此开店建集,得名夏店。

2258 2259 2260 2261 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