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人家垒灶煮盐,故称秦灶。

传河里街(现河里老街)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因东峒河曲折流经此地,远看似被困在河里,故名。

因吴俊陹部马四营驻守此地并以此建立屯落,此地乃安,故而得名。

喀拉苏,哈萨克语,意为清水。

刘、胥、海为姓氏,塬为自然地理实体的地貌。

“前进”指前进一路、前进二路、前进三路、前进四路。“街道”: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属于乡级行政区。

清初,林姓、马姓相继迁入,因附近有草苫关帝庙,始称草庙子。因镇驻地驻草庙子村而得名。

村在汾河西岸绝壁之上,下有大小白波泉。汉末黄巾起义军郭大部驻扎于此,名波垒,后名城固,清代改城为永固。寓意边域坚固 。

因清末明初境内何姓为望族,且地形为坝子而得名何坝。

果松镇原名六道沟公社,以大罗圈河右岸入口处自下向上游自然排列为第六条沟(共排十六条沟),故得名六道沟。1981年地名普查中,因与浑江市,柳河县六道沟公社重名,于1983年将六道沟公社更名果松公社。

据查(南故城禅教寺碑文记载)元代该村就叫任固。任固村南临漯水,东傍卫河,北靠汤羑二水,地势低下,常闹水灾,任固含有加强维护保养和巩固堤防之意,故而得名任固。

因辖区内子房山而得名。子房山位于徐州市老城区东部。传说楚汉相争时,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字子房)在此山吹箫奏楚歌,吹散楚军十万大军军心,获得彭城大战的胜利,为纪念张良的功绩,世人将此山称作子房山。

据传,早年汉江此处河湾,是货运木材集散停泊之地,清时,有商人在此新设店铺,为乡级行政区域,故名。

温香,由“闻香”谐音而来,原指当地的闻香湖。

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灭吴,大将王濬驾船在三门湾畔登陆,但见山清水秀,草木葱茏;回望大海,则碧波万顷,风平浪静。于是奏请武帝,将会稽郡鄞县南部八百户和临海郡北部二百户划出,组成新县,取名宁海。武帝准奏,宁海县从此产生。宁海:一片波澜宁静的海湾,一方安宁祥和的乐土。宁川:宁海县据天台山脉东麓下坡处,川流众多,而川流两岸与沿海均为人口稠密处。南宋绍兴三年(1133),县令李知微作的《县学新泉记》有“宁川,海邦也。瞰临渤澥,咸气所钟,宜不知以泉为贵……”,宋代王艺《后梁宣帝祠碑》(见《赤城集》)

因有四条小河汇合于此,故名。

原境内地名“藕塘湾”,为南宋左丞相兼枢密使、雍国公虞允文的故乡,为纪念丞相虞允文,故围绕着“藕塘湾”逐渐形成了场镇,镇以此为名。

乡政府驻前夹河。元末明初,因黄河淤泛,该地生成周围多河地貌,流经此地的赵王河将村庄一分为二,于是村民便以此地貌,取“村中夹有河”之意,称为“夹河”。清咸丰六年(1856),随着人口增多,“夹河”进行分村,河北岸的称“后夹河”,河南岸的称“前夹河”。

2254 2255 2256 2257 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