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该村在七老图山的茅荆坝下,故更名为茅荆坝。因镇政府位于茅荆坝村,故名茅荆坝镇。
村原名千家店。相传,战国时期“孟子去齐适魏及晋都”经此,“不约护送者千家”,又因村傍要道,设有店铺,故名千家店。明万历年间,“三家店廩廒”设此,村曾讹为三家店。清道光九年(1829)复名“千家店”,后简化为店子。
以驻地杨崖集自然村而得名。
以该地多数居民姓氏命名。
以大南溪上古石拱桥得名大南桥,因镇政府驻地大南桥而得名大南镇。
西汉元鼎年间始置原平县,县治在原平镇,新中国成立后称为原平公社,后改为原平镇,后取新成立的之意叫新原。
1837年,石湖营的关朝亮、谢家庄的谢大来、上南村的汤朝辅在望岗岭脚创设一圩,方便农工商旅,互通有无,发展经济。传说他们曾往谢家庄北帝庙元帅菩萨前卜吉,占云:“此地太旺,唯和气自可生财。”众人认为时俱地利人和,故取名为“太和市”。可见因建圩而得名,是“太和”地名之始。
传清嘉庆年间(1796-1820),有一位姓蒙的老公公在此地卖粥,路人经过歇足时都称他蒙公,后蒙公去世,该地渐建成圩,后人为纪念“蒙公”,故名。
因中梁山在此形成槽地,清末曾设中梁场于此,故名。
以境内文成山得名。另有民间传说,此山距离阆中城很近,于此山可闻见城市之喧嚣而名“闻城山”,后传为文城山,后称“文城场”。
文明寓意当代提倡的三大文明建设,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故称文明大道。
元末,宋代名将焦赞后代兄弟二人躲避战乱至此,开客栈谋生,取名焦家店,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人口聚集形成村庄,以焦家店命名,演称焦店。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迁都建城于此而得名越城。越城古为越国国都,治所,并一度是夏禹帝朝会万国之都,春秋五霸越国都城,魏晋第一大都市、隋唐东南沿海中心、五代吴越东都、宋朝都城、南明都城。
“金竹”,宋淳熙年间,南村张坑张氏在此开基,因当时竹子奇缺,后引种成功,村人视之如金,故名金竹。乡以辖内金竹自然村和少数民族畲族定名。
《蒙化稿志》记载:“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才谓之无量。”山之高大,不可度量,故名无量山。因境内有无量山,故而得名。
“殷祖”为辖区内自然村名称,“殷”为姓氏,取“殷实之地,祖德传承、不忘祖恩”之意;
原名栗树坝,因有名医陈永兴在此开店,贫困者看病分文不取,誉满乡里。陈永兴死后,乡人即以“永兴”为场名而示怀念。
取卫里、沙坪两乡各一字组合得名。
热门文章
轮南镇
新开镇
李楼镇
周潭镇
樊相镇
南调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