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南岸黄冲口,赶圩南渡得圩名。唐武德五年(622)置南义州,州府在黄华河北岸(今义新村),南渡在南岸,往来靠木筏撑渡,故名。

秦时蜀郡李冰修筑都江堰,其次子李二郎率民工来此采烧石灰运去修堰,造福于民,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于今场镇西山头建二郎庙纪念,镇以庙名。

其辖区内有道路敦煌路,故名。

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因距沟一里处有“龙泉寺”,寺内设有神堂,因此而得名神堂沟。

因地处巴县、涪陵、南川商旅要冲,物资丰富、繁华昌盛,得名丰盛。

1933年,月新和晴霞社再行合并,各取首字,取名月晴。

“七星”指传说的七颗星宿;“台”指地势较高的小平地或者人工堆筑的台地;“镇”指行政区划基层单位,与乡同级。

因南靠涡河,境内多为沙质土壤,可以滋养作物,为当地农民减轻灌溉之劳,使当地物阜民丰,是土壤中的优质土地,故名沙土镇。

因原为昌图县城古老驻地,故称老城镇。

因圩地旁的邓屋水塘水色青蓝,故名青塘。

传说宋朝女将刘金定在征战时曾屯兵此地,并把首战定在该地,所以该地原称“头阵”,取其谐音为“头枕”,后二字颠倒,为今名。

地处黄华峪口,北齐曾为屯兵之地,北齐武平二年(571),斛律光率众筑华谷城,明隆庆年间,在此设华峪镇,因"化”与“华”通用,清代改名为化峪镇。

因该路经过李水财博士家门口而得名

仁寿,寓意仁者益寿之意,故名。

据《今县释名》记:唐改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奉节是蜀汉昭烈皇帝驾崩和诸葛亮受遗诏、在此布设八阵图,推演兵法,训练蜀军之处。奉节也因此闻名中外,成为全蜀历史名城。而诸葛亮正大之气、忠贞之节、用兵之才、济世之略、扶汉之功,也是全国妇孺皆知,老幼皆敬的,故历代省、府、县的志书等,均有大量记载。仅光绪《奉节县志》中的《古迹》、《金石》、《艺文》三卷,就有103处记述。唐贞观二十三年改“人复”为“奉节”,这样,一可纪念诸葛亮忠贞

侗语意为居住在河上游的寨子。

位于简阳市中部,意为简阳县城,得名“简城”。

2232 2233 2234 2235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