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轧葫芦泡”,1918年,形成聚落时,因附近有一水泡形似“压葫芦”而得名。1954年,齐铁让胡路工区刻制公章时使用“让胡路”名称。
“官渡”指古代一官员在此渡河。“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辖区在明代为永城府,清道光十五年前前名皂角扁。清末改为永丰场,因地处两槽一坝、土地肥沃且五谷丰登,故名。1984年撤公社建乡,因重名,采用永城府名更乡名。
兴隆山原名兴龙山。此地地势较高,四周环山,恰似巨龙横卧柳河岸边,故名兴龙山。原大部区域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1915年,开禁后,此地一时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大兴土木,形成贸易中心,呈现一片兴隆繁华景象,买卖人为图吉利,将兴龙山改为兴隆山,寓意繁荣昌盛。
初名岗屯,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末,因当地江姓居民较多,改名江屯圩,镇因圩名。故名。
明代末年,曹姓从七里庙(今郑集乡)迁此落户建村,因村东有条新运河,取村名为曹河。
因驻地村名“田镇”而得名。
因滨临定陶新河,取名为“滨河”。
因其境内有道教圣地齐云山,故得名齐云山镇。
清帝从承德到围场行围打猎,此地为中途休息、喝茶、饮水的地方,久之人们便称此地为腰站(中途站)。因镇政府驻腰站得名腰站镇。
六马之地,形容地域宽阔。
地处茗桥(俗称大桥)西端,后因重名,改称大桥头乡。
以驻地村(河北村)得名。因位于五里河北岸弯曲处,故称河曲,后人按位置易名为河北。
乡政府驻地张集,传明代张姓始建集,名张家集,建国后简称今名。
伊吾是汉代时期对现在哈密一带的称谓。
“察瓦龙”意为“炎热谷地”。
“碧土”藏语意为“像羊毛一样白”。
因该地处于交通要塞,商品贸易发达,做生意的人很多,取“生意兴隆”之意命名而得,故名。
热门文章
潘田镇
花垣县
内乡县
屯兰街道
崇德镇
薛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