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元年(758)置州、县时,所置昌州辖昌元、静南、大足3县,州治设在昌元,因是昌州首县,故名昌元县。明洪武四年(1371)改置为荣昌县,以原昌元县名,改名昌元镇。后以古“昌元县”名得名昌元街道。
因驻地距瓜洲古镇八华里,故名。
罗布泊,蒙古语,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即“楚溪之源”。
明洪武二年(1369),赐为楚王朱桢牧地。明初,当地有土著蒙古族,官方称“土达”,形成聚落,称“海喇都堡”。成化四年(1468),蒙古族人满四聚众叛乱,朝廷派右副都御使马文升率兵镇压,重修海喇都城。七年(1471),兵备佥事杨勉扩筑。后改为平虏(远)守御千户所海喇都堡。清代简称“海喇都城”为海城。乾隆十四年(1749),平凉府盐茶厅同知奉文移驻海城。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裁厅设海城县。1914年2月24日,北京政府内务部统一改定全国各省重复县名时,因与奉天省海城县重名,遂改为海原县。
以阳坑源溪水在此出口为名,得名坑口。乡以此得名。
清乾隆年间因集市位于淮河、史灌河、泉河三条河流交汇口南侧的尖角形夹河湾上而得名。
明正统年间感恩县治迁此,故名。
辖区内学校密集,有主干道文化街,又从新胜街道析置而来,新胜街道、文化街各取一字,由此得名。
因早年该区域沙多而得名。
相传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在此修石洞并引水渠灌溉田园,俗称石洞沟,以此得名。
西塞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荆山脉北麓、黄石市东部,因区内有千古名山西塞山而命名。亦称西塞矶、道士矶、矶头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是吴头楚尾的天然江防要塞,西塞山下回流淘刷形成了-62米的长江第二大深潭。西塞山东西两侧有夏浴湖、磁湖、三环水复,风光如画。
该区域为东平湖新的二级滞洪区。
传曹操在此建炉造兵器故名高炉。
“青山”指地域名称;“镇”指行政建制名称。
因隶属白云鄂博矿区管辖,且地处白云鄂博矿区主干道矿山路,故得名。
因位于汤溪河与团滩河交汇之处,形成两江环抱,状似“片叶沉浮”的半岛,人称“江口场”,故名。
因地处大源河、小源河两河汇合之处、山川于此地分岔,得名岔口村;又因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
热门文章
路家村镇
庙子镇
黄坛口乡
琉璃河镇
青桥驿镇
下营藏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