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沙沟河纵横集镇,而得名沙沟镇。

因相传三国吴主孙权赴今黄盖湖巡视部将黄盖操练水军,附近官绅曾于此境接驾,故称“接驾市”,后演称“聂家市”,简称“聂市”。

因境内河流得名。古鸾水(今伊河)以上游多鸾鸟而得名。河流源出于此,因名鸾川。《水经注》载:“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名斯川为鸾川也。”古代“鸾”、“栾”二字相通,元代以后写为栾川。

辖区内有古城门——广润门,故名。

清乾隆年间在此设集市,因该地位于沙溪河与小河滩两水相汇处,故名双河口场,清道光时改为河口场,镇以此为名。

明嘉靖八年(1529)陈卿起义被平息后,在此村东设关驻守,查验通关文牒,此处是过晋豫的必经之路,出去关门是有名的梯路,根据明嘉靖兵科给事中夏言亲笔撰文丹书石碑——虹梯关铭而得名。

苗语音译,意为山梁前面的寨子。

财源丰富、日进斗金、买卖兴隆的意思。

沙后所为明永乐三年建置的小沙河中右千户所,属宁远卫。地名除行政区划有所改变,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因辖区唐宋时期设有广济祠,广博慈行、悬壶济世,现取“开放包容、和衷共济”之义,故以“广济”作为街道专名。

中庸圩初名中营圩,后更名为中庸圩,取“中庸之道”之意得名。

白庙子,因该第曾有一座由蒙古人所建的白色庙宇,故形成村落后得名“白庙子”。

衙前这一地名,唐代已见记载,唐咸通二年(861)觉苑寺(江寺)经幢中有“衙前之将兼知都坊马权捨绢二疋”等记载。据1984年版《萧山县地名志》载,明嘉靖十八年(1539),朝廷建急递铺于此,称白鹤铺。急递铺属官方机构——衙门,衙门前的这方土地,便称衙前。另据《衙前镇志》载,当时“军队皆据山布阵,以利攻守,军衙建在近山,以便指挥”。因聚落在“大衙”之前,故名衙前。

传此处为西汉梁孝王兔苑西部,俗称兔鄙岗、兔敝岗。另一说,传村南有棵柏树,树冠枝叶茂盛,如卧兔状,故岗以树冠状得名,称兔柏岗,后演为今名。

因位于北京朝阳门外,故名。

距无城南10里处有一土墩,故名。

辖区内有一奇石形似安坐的佛像的乡镇。

因周边地势较低,中间较高垅起,得名。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