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原有一庵堂,为谢姓人家修建,供女尼修行,名谢庵,随着时间推移,庵堂几经修葺扩建,当地人称其为谢庵寺;后围绕该寺逐步形成集镇,被称为谢庵场,后取其谐音改为“谢安”,镇以此为名。

相传眀末清初安徽凤阳府人蒋王清去北方赴任,在蒋村定居。二辈祖爷蒋思忠,按故乡村名各立一村,长子立前蒋村,次子蒋真立后蒋坊,三子仍住蒋村,得名前蒋坊。取“蒋坊”得乡名。

原名东泰,因场上有东岳庙,后改“泰”为“太”,名东太场。置政区时,因驻地设在东太场,故名。

经禾水逆流而上至此,太阳将西落,还未到驿站,其夫人取钗指日,故名指阳乡。

据重修“寿圣寺”碑文记载,测鱼村最早建于唐代中期,甘陶河流经村西,河床宽阔,水流平缓,每当汛期,洪水到来之前,鱼便浮跃水面,因此乡人以观测鱼跃报警防汛,故得名测鱼村。因镇政府驻地测鱼村得名。

因古代境内有和顺里与凤栖山,各取首字得名“和凤”。

因古代鲁国最盛行的西周礼制——“乡饮酒礼”得名。

此地有一庙,庙门题额曰:“朝阳地”,故名,沿用至今。因镇政府驻朝阳地得名朝阳地镇。

以彝语音译得名,安底系彝语地名音译,意为“安则家坝子”。陡滩河、八里河、黄土坎河分布全境,故又称“淹底”,意为水深无底之地。

明朝洪武年间许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安阳县东西走向的一条丘陵土沟旁,因是许姓人家在沟壑旁居住,故名许家沟村。

境内有清朝同治七年(1868)建立的霞城书院,后修建的境内主要道路名书院路,故名。

“革吉”,藏语意为“吉利兴旺的地方”。因此地多为从康区“革吉”地方迁来的牧民部落而得名。

因传说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天,教民稼秸而得名。

因该乡境内河流潘溪的渡口众多,故名。

因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花开遍野,芳香不断,华与花同,故名。

寓意南疆安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为兵团农牧团场统编番号。团部驻地博格达尔,蒙古语意为“神山背后”。

新华,寓意“革新中华”,故名。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