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会稽太守马臻筑鉴湖,堤塘绵延十里俗称“十里湖塘”,故名。

因平峰村村落地处于山顶平缓地区,得名为平峰镇。

民国元年至民国十六年属柏峪寺保,因地处洛南县柏峪寺而得名柏峪寺镇。

六角亭:因为此亭有六角故而得名

希吾勒,旧称西窝,维吾尔语,意为西边之坑。

“兴安”意为“兴旺安康”,故得名。

唐开元二十四年(734),设南安、武平两镇,南武加入安平两字名之,故名。据元《汀州府志》载,“以其地坦彝而人尚武”故名。

镇政府驻地位于税镇,因以为名。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因兵戈打攘,原本繁华的永康萧条至仅存沿味江河而建的一条小街,就此设场,取名街子场而名。街子系小街之意。

“达地”汉语名称,苗语“霞迪”谐音而来。“霞”是因苗族内部有“西氏、方氏、柳氏”和“中部、东部、西部”方言之分,该苗族属“西氏族”分支,其方言的苗语自称为“霞”(Dliak)。“迪”是指该支系祖先迁徙到此居住,即是该地的主人之意。水族乡指水族人口多而突显水族文化浓郁。

“府”是唐至清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凤阳府,府治位于城东南部(今府城镇凤阳实验中学位置)。后来府、道、县治所均设于此。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城,称凤阳府城,镇以城名。

环江支流罗山川流经该辖区,故名。

传三国蜀张飞于此呼唤惊马,故名。

旧时此地森林茂密,有一种赤色羽毛的鹫鸟栖息,得名“赤鹫”。

“大武”系藏语译音,意为丢失马匹的地方。相传果洛三弟兄迁徙至大武滩时,丢失了骏马,遂在此驻足,因而得名。

因政府驻地七里村而得名七里村街道。

因位于福镇街,故得名福镇街道。“福镇”寓意为人们生活在幸福的城镇。

“央隆”系藏语音译,意为宽阔的沟。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