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该地自古盛产荞麦,其皮薄面白,吃后肚腹不胀,故有“荞麦川”之美称,后简称“乔川”。

因境内有山,此山高,地势特殊,林木茂密,且常被大雾笼罩,如蔽黑夜之中,故名黑山。

德昌村第一任村长叫鞠德昌。

境内曾有一座石板桥,名白马桥,因有唐僧西天取经后白马在此除妖的神话传说而得名。桥今不存,但地名沿用至今,街道亦因此命名。

汉代建村,据传说,有一孙姓娘娘葬此得名孙氏。后分为一、二、三、四、五村,此村为孙氏一村。因镇政府位于孙氏一村,故命名为孙氏镇。

原名阜宅、棠洋,因地处长形平地上端,俗称长洋头。后文人以“双凤朝阳”之义,改名凤阳。

因西汉初在此建有城廓,习称古城台,故而起名古城台街道。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初期,该镇境内海拔500米的长番岭已形成繁华街市,后为战争所毁,镇街市迁至现址。由于其位于水阳江东岸,故名。

乡政府驻地湘江村,境内因沿河香草丛生而得名香江,后谐音演化为湘江。

新庙:指宗教活动场地(详见“新庙”条目)。镇:是四级行政区名。

因市城区西面星宿江中有石如甑,彝语称为“碌唪”,取音韵为“禄丰”,故而得名。

因早年建场时有两棵大桂花树,故名双桂场。

因近水上公园位于街域内而得名。

明洪武年间,胡杨二姓从外地迁此,因此处是正阳到罗山的过路店,且西有大片柏树林,名大林店。据明嘉靖《真阳县志》载:“大林店,县南九十里,有集。"1950年简称大林。

永平场原名“永安场”,属涪陵,后划归垫江,因与垫江“永安场”同名,后取永远平安之意,故而得名“永平场”。

据传古代这里人烟稀少,地凹多沙,峪口繁多,后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居民点在此落户,取名沙浴。明析为二村,以“前”、“后”向别,此地为后者,故得名“后沙峪”。

因此地土地表层全是黄色的沙土,故而得名。

古时此村南、北、西共有三座大寺,故名三寺村,寺与思同音,后演变为三思村。因镇政府驻地三思村得名。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