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颗大楠木树,刀砍树根茎后,有血红色的浆液流出,当地人称“汪子”谐音“王子”,故而得名王子树。 因乡政府所在地在王子树村委会,因此故而得名王子树乡。

取孙中山先生提倡的“新三民主义”之“新”“民”二字,故而得名。

该地境内有一条河,河长约百里,沿途河流弯弯曲曲,蜿蜒蛇形,流经原大观、世阳等地,于此地汇入嘉陵江,故名曲水河。早先的曲水乡名因此河流之名而得名。

蒲州,因盛产蒲草而得名,历史上一直是畿辅重镇,蒲州故城一直是邑、郡、州、府、县等治所所在地。

境内有河流小江(又名碧谷江),故名。碧谷江原名壁谷江,因河流中游山谷陡削如壁,故名,后因这一带属热坝地区,四季常绿,雅化为碧谷江。

“库木巴什”(原译为“浑巴什”)维吾尔语,意为“沙滩的前沿”。

《离骚》里的“茅”读音(meng),就是根据思蒙人的读法来的。至今溆浦思蒙人还把 “茅”读(meng)。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该地开采银矿,有一矿洞内淌出红色锈水。矿方去“开张洪发”之意,称此洞为洪发洞,后来洞塌方陷落,该地遂名落洪。1951年土改,取快乐火红之意改为“乐红”。

金陵寺系明代建筑的一座寺庙。据传明太祖朱元璋之叔父于此为僧。明太祖定都金陵后,请其叔父回南京主持金陵寺,其叔父坚决不肯,朱元璋手书“金陵古刹”四字匾额封赠,又派人增修寺庙,故名金陵寺,因镇政府驻此地而得名。

据古庙残碑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山西移民米姓迁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米家庄。后有吉、郭、张、赵等姓陆续迁入。数代后,米氏逐渐绝户。村人议改村名时,为追悼米氏建村之劳和历世邻好之情,决议仍以米姓冠首兼括各姓之义,定名为“米各庄”。因镇政府驻米各庄村而得名。

春柳最早的名字是叫拴船柳,上世纪20年代初,现在的春柳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住在这里的渔民,在岸边竖立了很多柳树桩子,用来固定渔船。那些柳树桩子就在现在的耐火材料厂一带,时间久了,渔民们把这里叫做拴船柳。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音变,拴船柳叫成“三春柳”。为书写方便,把“三”省略,便成了地名春柳。

因官府从鲁西诸县多次移民于此垦荒,寿光、广饶、沾化等附近各县贫苦农民相继流入此地开荒种地,遂亦称垦区。又因解放前属利津县辖地,俗称利津洼,且垦区(县级)系由原利津县之一部析置,故得名垦利县。垦利,取“土肥物丰、开垦有利”之意。

明代弘治年间,绍兴府在西小江东岸的金鸡山设盐务批验所,至清朝中叶,迁至所前老街。地处盐务批验所前,故名。

屏边,为边疆屏障之意,故名。

渭城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位于北杜村而得名。

该镇是由明代所建的圆台峰火台得名元台镇。

因管辖范围集中于市区以南,故名。

相传古时候禾丰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始称“木丰”。先祖在此建村开发后,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五谷丰登,于是改“木丰”为“禾丰”。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