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字与“枨”谐音,“枨”字比“橙”字易写,年深月久,改为枨冲。

解放前,此地修有庙宇翠华寺,故名。

因老街子旁有一颗粗壮高大的油松树,并且地处山梁缓坡地带,得名油松岭乡。

因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大运河清口水利遗址在境内而得名。

以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综合命名。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拔郢,并分郢置江陵县。江陵因“以地临江”“近洲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荆州府志》《江陵志余》)。

因境内有草潭圩,故名。

明、清时期,车、船如梭,行人如流,遂兴集市,得今名。

因辖区位于相山南麓,原市政中心的南端,故名。

托格拉克,维吾尔语,意为胡杨。

因澜沧江、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又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体民族,故名。

五代后晋年间,曹氏第十一世祖曹霭、曹霅、曹昌裔三兄弟为避闽王室内乱,从福建长溪迁居许峰,经过近 200 年的繁衍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家族,遂以姓氏名其地为曹村。

据明嘉靖年间,碑文记载“该村位于曲河南岸而取名南曲河”1937年为了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人名、地名曾一度变更,当时就是根据曲河桥的方位,更名为南桥。

“下水”意为“护肤脂”。

车家湾乡因坐落于车家湾村,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车家湾乡。

明末这里为曲陆交通要道,因有“北涧”(板桥河)相隔,在涧上以木板架桥,为方便南北在涧上以木板架桥,故得名板桥。镇政府驻板桥村故名。

因政府驻地石岭场而得名。

取“兴旺之地,仁义之乡”之意。兴仁市原名新城县,后因县名与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县名重名遂更名为新县。后又因与其他省县名再重名,1914年7月再次更名为兴仁县,取于县境内“兴仁里”地名,取义《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

枋洋镇因驻地枋洋村而得名,枋洋村地处一片枫树林,取名枫洋,因枫与枋同音,改称枋洋。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