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巫山岭横亘在城区南门一带,名南门山岗,故得名。

相传,北呈成村于汉。因长子县西北呈村有张、王、李、叶、闫五户迁于此建一小村,取西北呈迁此之意,故原名“小北呈”,随之人口发展,户数增多,将小字去掉,成名“北呈”。因乡政府驻地于此,故称北呈乡。

“牟子场创自明代,前清重建。”传说,此地原为荒坝,牧童经常在此放牛,牛声哞哞,故名牟子场。又一说,此地盛产麰(大麦),因而得名。

毗邻东站火车站,该地区俗称东站地区。

元末明初,宋姓人家在此建村,故取名宋家庄。因镇政府位于宋家庄村,故得名宋家庄镇。

明代洪武年间,邹氏从外地迁入南村河边平地定居。尔后周氏、张氏、陈氏等姓氏村民也分别迁入南村河两岸定居。因地势较低洼,东南方华盖山等地山洪常倾注入于此河,常常发生水灾,加之明初之时,兵荒马乱,不少人逃灾躲难,故人们将此村名称之为“难村”。后来出了些文化人,觉得以“难”字命村名既不雅,也不吉利。加之此村位处县城东南面,故将村名改称之为“南村”。后来数姓村名联合开渠排水、在此开阔地带建街,街墟之名亦叫南村街。乡以驻地得名。

寺湾,因古传有掘山寺,寺后有大河湾,故名。

据清乾隆年间《新郑县志·祀祠志》载:“在县南二十里,旧有观音堂,惟一室,明周藩拓而广之今为明刹焉。”后人租种寺内官地,聚集此地建村,得名观音寺。

安化指“归安德化”之意。

相传一年唐河水涨,冲来1尊佛像,村民修庙供奉,遂改村名石佛。因镇政府驻地在石佛而得名。

元初始建,北宋称丁家集,集北有丁家庙,也叫积善寺。明末清初,曹姓家族从山东曹县迁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曹殿楹考中武举,授武略骑尉。曹家渐富,买下丁家集和单集两处集市。曹氏族规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义管理集市,八义集于是得名,一度也称曹八集。另一种说法是,清康熙年间,因有8户江湖人士在此结义而称为八义集。镇以此而得名。

因地处大路下小溪与新坑小溪的汇合处,取两溪(方言称“江”)为双江之意,故名。

宝瓶湖街道因境内一人工湖“宝瓶湖”而取名。

因紧邻南岭大街,故而得名。

清康熙二年(1663),长泾始建为镇,因境内有东泾河、泾里河、西泾河,三泾河相通较长,故取名长泾镇。

以境内西溪得名。

四龙镇原名四龙乡;四龙乡是依据四龙口而演义得名。四龙口是四龙村的前身,因黄河水从乌金峡口奔腾而出,峡口西侧的雷神山山畔向西北方向延伸,自然形成四沟四梁一道坪的地理特征。四沟四梁是:南头子沟山梁、康家沟山梁、李家沟山梁、王家沟山梁、一坪即西坪。因为四沟四梁地理形成独特,加之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把山沟形成的山梁称龙的传统习惯,给古人起用四龙这个名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为巧合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四沟四梁的旁边经过,四条山梁的山畔延伸到黄河岸边,犹如四条长龙戏水之势,造形十分壮观。四龙人

镇以驻地黄坛得名。古时,该地多松树,故称松坛,据《松坛杨氏宗谱》记载,唐刑部尚书杨荣、都知兵马使杨伴兄弟俩于后周显德三年(956)由永嘉迁松坛。又据当地《严氏宗谱》,宋至道二年(996)严忽鲁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徙居宁海城西廿八都,赘于松坛董氏,为纪念故土黄梅县,称住宅一带为黄坛,后严氏成为大族,松坛渐被替代。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