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乡位于区境北部,因原驻地武家川而得名。武川的来历,颇具传奇色彩。明朝建立后,黄河南岸的人口逐渐北移,万历年间,有一户武姓人从西迁条城,又从条城迁到武家川的吴家窑,当时称武家沟。据考,武姓是进入武川地区最早的汉民。到清同治年间,武家的一个青年约独山的狄姓青年、宋梁的宋保清去南山拜师学武,他们的师父是今渝中上花乡的白十八爷,三年期满,摆擂比武,师父是这样说的:“你们北山无非五沟十三庄,九沟十八埫,你三个比武,谁胜就以谁的姓氏命地名。”三人中以宋梁宋保清的武艺最好,就在三人还没有分出高下的时候,武

本地有一小河,旧时无桥,立石墩于河中供行人通过(俗称跳磴),此河故称跳磴河,此地乡场遂名跳磴场,建乡之时,因乡政府(公所),地处跳磴场,而得名跳磴乡。后因撤乡建镇,得名跳磴镇。

因境内有清代名亭陶然亭,故名。

“内江”,此处意指城廓被江水环绕,位于江水之内。

“贾峪”一名源于村中有贾谷(注:音“YU”)山,曾为宋代皇家采石场的水运起点。北宋时形成集镇,名贾谷镇。清嘉庆二十年(1815)改为贾峪镇。后称贾峪。

临近红旗路。

阔洪奇,维吾尔语,意为种瓜人。

因驻地“木塘垸”而得名。

驻地三魁,三魁因境内有赵垟尖、西岙尖、牛顶尖三峰巍峨耸立得名。

旧时县城所在通常建有城墙,设有东西南北门,人们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故得名城关。

木耳镇,藏语音译,意为“下营”。

位于揭岭之南,山南水北谓之阳,故名揭阳。

因其北临嘉陵江,南倚鸡公山,皆处阳面,地势险要,固守此关,可保一方平安,故名阳平关镇。

“新美”指清新美好,寄寓于新美街道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展现新成就的美好愿景。

旧名兴隆场,又称鸭子口、财溪、柴溪。最初建街于大岚葛麻池,被火灾烧尽,迁至后水河下游鸭子嘴河畔建街,名“鸭溪口”,始称“鸭溪”。后沿袭为镇名。

行政区内有三股泉水从一石缝涌出而形成的石井,故名。

因“耕植定居者多戚姓”,故名“戚氏港”或“南戚氏港”,后谐音为“戚墅港”。曾筑堰于此,镇以堰名。

驻地彭溪。彭溪因地处西坑、北坑两溪汇合处,水流汹涌澎湃得名。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