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位于“三省通衢”的十字路口,故得名。

“嘉禾”意为生长茁壮的禾稻,因区域内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庄稼长势好,故名。

鹤峰,指城周山峰秀闰、白鹤环绕。

乐里圩原称“逻圩”,壮语Hawlaj,意为下方的圩场。含义有二解。一说壮语叫“核拉”,“核”指圩,“拉”指当地一种可食的野果;汉语译为“逻圩”,指在逻树周围的圩场;宋代利州土司在此设里,得名“逻里”;1935 年取“安居乐业”之意谐音改“乐里”。另一说,壮语称“洪逻”,“洪”指水潭,“逻”指洗刷,“洪逻”指可洗刷东西的水潭;因乐里河边有个水潭,居民常在此洗刷衣物而得名。

明洪武五年(1372), 胡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明弘治五年(1492),胡伯仲捐资修桥于古白河上,始称胡桥庄,亦称胡家桥。明嘉靖年间起集会又称胡家桥集。清末称胡桥。

因传说杨氏祖先曾于清末在此建有楼房,实属富甲一方,其他乡人口传,此地因而得名杨楼。

周姓人家在土岗子处落户形成的村落。

一是“永阳”从字面解释为“永”指长久、久远,“阳”指阳光、光亮,结合起来理解为长久见到光明,引申为永远沐浴在光辉下,寓意深远。二是“永阳”二字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含义健康,阅读上口。

“下堡坪”指乡政府驻地名称,“乡”指乡级行政区域。

“八达岭”之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与《出八达岭》。明代《长安客话》载“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因境内军都山主要山峰八达岭而得名。

因该地位于雪峰山下,以雪峰取名雪峰镇。

因政府驻地村显龙故得名显龙镇。

岩碥突出于嘉陵江与燕子河交汇处,形若燕子而得名燕子碥,后因传写之误,以“砭”为“碥”,故名燕子砭。后建镇于此,得名燕子砭镇。

镇政府驻垵炉村五显宫,故名。五显宫建于临溪处,又称同镇庙,祀五显帝君。传五显帝君又称五显大帝、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为道家巫觋所祀之神;佛书则谓 “华光如来” ,俗称 “五公菩萨”。蠡海集云“九月二十八日为五显生辰,盖金为气母,五显者,五行五气之化也。” 又云“五行大帝,按俗以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在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灵。传说玉皇大帝封其“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

1949年秋,五星红旗即将插遍滇南边疆,中共滇南地委取“红色”之意,改元江为红河,以此定名为红河县。

指该境内某洞穴有龙的传说,反映了旧时设有递送文书的机构“铺”,及体现了贵阳方言特点。

传三国吴阚泽曾居此得名阚疃集。

乌鸦头站,蒙古语“拴马桩”之意,汉语称“第一站“。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