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家庄原名为“集驾庄”,传说北魏皇室贵族朝拜佛教圣地时集结、沐浴、更衣的地方,故称“集驾庄”,后演变为今称“吉家庄”。

指清代山东巡抚陈士杰在辖区内创立的龙潭书院。

新厂原名窝阿,为佤语,意为生长黄竹的地方,光绪十一年(1884)英国人斯格德为代表进入窝阿开采银矿,故而得名新厂。

因治所南侧,平地矗立两块天然巨石,呈椭圆形,乌黑发亮,故得名乌石镇。

镇以驻地西店得名。相传,旧时该地系海涂,附近村民于此垫涂建村,以地处铁江西侧,故称西垫。又因地当宁波至台州通衢,且近海,航运方便,向为农村集镇,多客栈,逢农历三、六、九集市。附近沿海各村水产品于此集散,工商业发达,市面繁荣。“垫”“店”同音,故常作西店。196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垫改名西店,作为标准名称。

此地平缓,盛产乌药等中药材,得名药坝。清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府志》载药坝、药朳。1973年易名岳坝。镇政府驻地位于岳坝,故名。

据杨村迁民碑记载:明初,杨姓山西洪洞杨村迁此,仍沿用原杨村之名,以姓氏命名杨村。明中,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州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仍沿用杨村之名。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大族,遂在村名前分别加上“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1958年因乡政府搬至四杨村之中,取名杨村乡。

清代建石桥时,一石匠手端巨石铺于桥面,故名“端桥”。又因原桥头设有铺店,端桥铺由此得名。

“归州”指古城归州。

因处色柯河上游,故名。

此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早年间居民住房多为土墙,得名土墙坝,谐音为“吐祥坝”,故名。

所辖区域涉及原十大顷乡大部、原三虎地乡全部、原大拉子乡一部,从这三个已撤销的乡中各取一字,故得名三大顷乡。

此地地形为两山夹一川,古称“峡口坝”,因晚清翰林刘海鳌科甲高中,便改名为甲高坝,故名。

为庞口镇政府所在地。据赫氏家谱记载,周朝赫氏祖先赫平元由幽州迁此建村,因傍于古高河口,故称旁口村,后更名为庞口。

相传早年有一孙姓富商居住可供运输的河道旁,故名。

因驻地村庄有石灰石、瓷土、釉等非金属矿物,土质呈白色,故得名。

“车仁”意为“狭长”。

明代原名“南洲”,因地处鉴江和高州府茂名县南部之南而得名。后建圩命名南洲圩(最早见载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府志·卷之一·都市·茂名县》)。因该圩历来商贾云集,圩日赶集(俗称“趁墟”)人次数以万计,清乾隆年间茂名县知县林炯将“南洲”更名“南盛”,取人财农商旺盛之意,故名。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