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名以初建乡时驻地前吴而得名。

乌兰敖都系蒙语,汉译为“红星”。

因辖区内有“世界樟海”景区而得专名。

因取自辖区内的村庄新垵村、霞阳村两村名字中的各一字,故命名为“新阳”。街道办事处驻新光路253号。

“鲜水”,藏语意为“水塘”,因处鲜水河畔得名。

因此地开阔平整,军队用于练习骑射故命名为箭场,逐渐讹传为碱厂,后因避免重名,加方位字更名。

相传该地原为湖泊,汉晋时,有人于湖边搭棚寮以居,后由于河流冲积及人工围湖,发展成为村落,遂名湖寮。

因该辖区是中国镁都-大石桥市主城区,故得名镁都街道。

因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一条河流蜿蜒盘旋穿境而过,形似一条盘旋的长龙,且又是彝族聚居区,故名盘龙彝族乡。

西山:指山名,详见“西山”条目。街道:指乡级行政区域名。

迁安之名始建于金。辽时迁安原名“安喜“。五代十国时,今迁安地被契丹侵占(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北宋太祖元年(960),北宋建立后辽宋对峙。太祖二年(961),辽把从定州安喜县(今保定地区定县)俘获的人口安置在今迁安、迁西之地,并置新县。因俘户来自安喜而得名安喜县。金灭辽后,金的疆域南侵到淮河流域,为避免重名,于金大定七年(1167)将平州之安喜更名为“迁安”,意即迁自安喜。

有石梁河穿过,且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晚年居此,取“石”、“固”二字得名。

吐鲁番,吐火罗语,“都城”之意,为车师前部及高昌王庭故地,故得名。

寒亭镇形成于隋唐年间,古时镇西有一座“寒士桥”,桥上有“仁和亭”,“寒亭”之名由此而生。清光绪《宣城县志》多出载有寒亭名称,如寒亭桥、寒亭团、寒亭铺等。

因辖域南部有香河园路,故名。

东蜀杜宇氏时,即为繁邑,蜀汉延熙十年(247)和十七年(254)后主刘禅令姜维收招抚来的凉州胡人(今甘肃东南部陇西地区少数民族)安置于繁县(今彭县蒙阳竹瓦地界),然后又逐步将繁县人和已成为繁县人的"凉州人"迁移部分到繁县境内的青白江(今名)南(即今新繁附近地区)屯垦,故称此地为"新繁"。

“泉口”:圣境山东麓山脚下的一口泉,位于金泉村南端的撮箕洼。“街道”:中国行政区划之一,属于乡级行政区。

因锦华路位于辖区内,故名。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