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该村土质多沙,地势较洼,称沙洼村。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王姓人迁居此地,后在村内兴起小集,改称为王集。

因县政府驻地团风镇,故名。

因该地是古洞庭湖滨淤积成洲。据府志记载:“相传曾于此掘土地丹砂。”因境内有丹砂井,故名丹洲乡。

建制镇,伊吗图蒙古语译汉语为有山羊的地方。

为少数民族乡,希望各民族和平相处。

因取古城中凤凰山、凤鸣山2山首字“凤”而故名双凤。

加尤,原称嘉尤,壮语Gyazyiuz的音译转写。"加gyaz"指参杂。“尤yiuz”指瑶族。Gyazyiuz指壮族中杂有背陇瑶族。因该村有瑶族杂居在壮族中,故名。

因以滨海城市之意而得名。海城:滨海城市。

“昆明”为秦汉时期西南夷部族,曾建立昆明国,其中心在今洱海周围地区,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其部落位于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汉武帝欲通蜀身毒道,谴使者“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国,滇王常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昆明”部族早先在洱海等地牧游,东汉以后遂在滇西洱海、滇中滇池地区定居,逐步以族名为地名。有人以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来解释,“昆明”即大民族、大部落之意。也有人认为“

清末周姓大户在此建石桥,桥头立有石碑,上刻“长生土地,佑民长寿”八个大字,名长生桥。

“旺达”藏语意为“水槽沟口”。

由秋溪和长兴两地名称各取一字而成,故名秋长。

“隆兴昌”是隆兴长的谐音,系商号名,寓意生意兴隆、繁荣,而得名。

新安街原名圩凹,1930年以“平安的新街”改称新安街。

地处雪峰山东麓,以“雪峰”为街道名。

相传晋代许逊在今城东之郊一色如铜,形似鼓的巨石上挥剑逐蛟,石裂中分,金鸡飞出,留下“铜鼓打不响、金鸡飞上天”的传说,铜鼓由此得名。

1981年因其地理位置命名。

唐时设铺,名回水铺。清末建场,因凯江支流回水沟由东向西倒流十八华里归入凯江,形如长龙,得名。

1734 1735 1736 1737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