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以英山位于古英地,且山多山高,故名;一说以县内有山名“英山尖”,故依山命名。而“英山尖”得名则是因为英布葬于该山。

乡人民政府驻黑支果社区,因村中黑果树居多,故名。

乡人民政府驻者桑村,故名。“者桑”,壮语地名,“者”指营盘,“桑”即高,意为高山有营盘的地方故名者桑。

槐树口是豫北各县经黄河孟津渡口通往洛阳的重要通道和“关口”,当年此处生长有3棵古槐,故名槐树口。

因河港交叉如燕尾,明代雅称燕川,清初因内地运盐河东流分岔,取名岔河。

据《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榆社县注:“《汲冢周书》:昔烈山氏,帝榆罔之后,其国为榆州。曲沃灭榆州,其社存焉,谓之榆社。”

新指新时代、新社会、新气象;义来源于孝义之义,意为忠义、仗义。

湖塘桥原名浮塘桥,初见宋咸淳年间编的《毗陵志》,系座落于大通河上的浮塘桥。清道光五年(1825)浮塘桥从大通河曹家浜旧址西移,重建石拱桥,以浮塘之谐音,易名湖塘桥。镇以桥得名。

因为该地很久之前为一片宽敞开阔的河滩,河滩地质坚硬平展,被人称之为石子滩,后演变为石板滩。

明代,辖区东北部曾是一片海滩,有一块15米高的礁石(1973年修船坞时,礁石被炸毁),形状如香炉而得名。

政府驻地在邴集。此处原是通过邴姓村庄道路上的小集市,且做生意的邴姓较多,得名邴集。

明嘉靖《广平府志》谓鸡泽“井丘联比,可以盈泽""鸡以氏泽、泽以氏邑”,故名。

乌图美仁是蒙古语,汉语翻译为“长长的河流”。

圩后一溪江之意。

明未崇祯年间,蒙、汉民在此开荒定居,初住在附近脑包山的一石窑洞内,后建村得名石窑子。

早年青磁窑村以烧制青磁器为业,故名青磁窑村。

据传春秋时,楚灵王北征,曾于今楚店集至公吉寺一带广建行宫,后又建立了很多庙宇,因取名宫记寺。后人因其地形如鸡、“宫记”与“公鸡”音谐,又渐名为公鸡寺。后谐音为公吉寺。

岩腊乡驻地泉塘社区,南面有一岩石,状如一根巨大的蜡烛,故得名岩蜡。因“腊月”喜庆,后改为“岩腊”。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