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坪上,居民多为刘姓,故名刘家坪。

藏语,意为“古城或城堡”。

传过去此地将出现一位皇帝在此建立江山,故名。

古称直水,直谷口即在此处,系古子午道南口。因境内之池河而得名,又因西有马岭,东有池河,别名“马池”。

因辖区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火花”农村合作社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洪江村得名。意即纪念革命历史,红军游击队内部联络暗号为“三点水”。

清初刘姓从巩县(今巩义市)小黄冶迁此小河边建村,故名刘河。

据《罗山县志》(1987年版)载:公元456年,罗山境内增置宝城县。 以古地名宝成得名。

因村南有股泉水得名,清雍正《应州志》载为“南泉子”。

旧时此地北面有一名为“华封山”,故得名”华封“。

以境内康山而得名,“山长九里,一名下吴山。潘士遴山居于此,著尚书苇龠”,“元时名下吴山”,则明代前尚称“下吴山”,“康山”之名起于清代,缘起不详。

三晋首邑、并北屏障,因路北南高庄村,古称三和店,三人合伙做买卖,和气生财,取天和、地和人和之意故名三和店,该村有明朝古城门旁有一匾,上书“三和长屏”。“和”是中国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和谐”的意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生。故名“三和路”。

民国时期,由当时的柳荫乡和太平乡合并。

因村建在大沙河(古称九渡河、又名九曲河)与傅家河江流处,取名双河。又与西双河相对,得名东双河。

境内有两座大小相近且顶部状如笔尖的山,故名。

取“建设”二字有建设新中国,建设新家园,开创新未来之寓意。

因地处南通城的东部而得名。

明中期,李姓从本乡老寨分居而来,因历史悠久,祖居李姓,故取名李老庄。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