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泉位于彩石街道岔峪村南山峪。泉池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分东西两泉,为季节性泉眼,由于山体涵养水分较差,泉眼喷涌于春夏秋三季。黑虎泉分东西两泉眼,东侧泉眼从地中汩汩喷涌,西侧泉眼从石形岩隙间哗哗流出,两泉汇和一处清潭,由于水蓄蕴于高山深处,水质甘美,夏时彩水洗面,清凉刺骨,水潭边草木丛郁,绿色盎然,水天一色,清澈透底,不染纤尘,更有山间野枣山楂成熟,野韭菜花相互争艳,令人心旷神怡,是休闲娱乐的天然宝地。

河口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红岭村。泉池石砌不规则形。泉深0.23米。泉呈渗流状态,常年不竭积水成洼,泉水清冽甘甜,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该泉为冷泉,年均水温13摄氏度,最高水位0.2米,最低水位0.02米,日出水量3立方米,最大输出水量2000立方米。

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汇泉路西首。类型为冷泉。最高水位240毫米,最低水位200毫米。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郭娘泉位于莱芜区牛泉镇东泉河村东,泉水类型是断层上升泉,最高水位16米,最低水位5米,现今涌水状况干涸,含水层地质时代是中奥陶系,泉口海拔高程169.98米,郭娘泉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人们饥寒交迫,以挖野菜,扒树皮度日。有一郭姓老太婆到村东一片低洼地挖野菜,无意中发现有一棵长势旺盛的野菜,立即挖出,随即带出的泥土非常潮湿,野菜根上也有湿土,把菜放入蓝中,回来一看,在刚挖出的小坑内有水珠渗出来,老太婆很奇怪,又连挖几下,时间不长,小境内积满了水,并慢慢溢出来,老太婆回家后把

寒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梯子山村西南,当地百姓称为“冻冻台”的山上。海拔约770余米。泉为渗流状态,泉深0.3米,无泉池。泉水常年不竭,积河流常年流向河道。其泉水质甘美,为景观用水。民国《续修历城县志》“锦绣川其源有三:······一发于东南箭干庄······冻冻山下至寒泉”,即此。在梯子山村西南,当地称为“冻冻”台的高山上。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称“锦绣川其源有之……一发源东南箭杆庄……冻冻台下之寒泉”,即此。泉源于山峰上端峭壁下,依山岩漫流,因山高水寒,一年之中长时间结为冰冻,春夏之交冰梭犹存,

韩家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潘家村南。宋时,韩姓人家居住泉旁,故名。泉池呈方形,石砌,长宽均为2米。泉水甘甜,清澈出露形态为渗流,积水城池,常年不涸,为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测量时正值干旱,水量较小。

罐子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西彩石村西南。泉池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体,远远望去像一口罐子故名罐子泉。泉水清测见底,为季节性泉池,主要用于居民引水灌溉。盛夏时,水满流入周围河道。

位于双忠祠街12号大门内西侧,又称广复泉。双忠祠街12号菜店原名“广福斋”或“广复斋”,泉可能因此得名。1967年《济南市泉水调查统计表》载“广复泉,双忠祠街。”原池长1.05米,宽0.7米,深1.75米,条石砌成,雨季涌,后淤塞覆盖。2000年5月修复,今池长3.5米,宽2.9米,深1.5米,石砌,池岸筑高石柱栏板。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郭家楼村中。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丰水年泉流悬挂于山崖,曾利用水力发电。泉下有塘坝,坝底仍有泉涌。村北东风水库水面开阔,是九顶山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村民饮用水源。丰水年泉水自山崖飞流而下,村民曾利用该水力发电,现已废。泉北东风水库水面开阔,风景殊佳。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路线。

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柿子峪村东南。类型冷泉。最高水位4米,最低水位2米。最大输出量4立方米,日出水量3立方米。涌水高度2米,水质pH值7.2-7.6,水质甘甜。丰水期水深4米,年均水温17摄氏度。

位于五龙潭公园内西北隅,五龙潭西北侧。“官家”即“众家”的意思。官家池意即众家用水之池。该池泉眼众多,水质清洌甘甜,据说用池水生出的豆芽,既鲜又脆,特别好吃。今泉池呈不规则形,深2米,假山石驳岸,北岸石壁上镌刻泉名。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昔日为附近居民炊用水源。泉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流入小河(也称生产渠)。由于这里地势较低,泉水涌出标高水位为26.3米,比趵突泉涌出水位低半米多,因此,成为市区泉群中最少断流的泉。池西侧有一圆形草亭,名曰潜确亭。泉池周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

观山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石桥子村东南关山下。该泉深2米,流入一个长7.5米,宽4.5米长方形石砌池中。泉旁有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石桥。泉水甘甜,清澈见底。常年积水成池,为村民饮用水源。

位于芙蓉街38号关帝庙内。泉水出露形态为涌流,常年不竭。泉池为石砌圆井形,井口直径0.51米。

古泉井位于平阴县孔村镇晁峪烂柯山西侧的车厢峪东坡,形如井状,故称为”古泉井“。泉池石砌长方形。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农田灌溉水源。盛水时节,泉水溢而漫流至100米处的黑龙池。黑龙池水,观之呈墨绿色。传说原来的黑龙池清澈见底,后因有一条黑龙在山峪为非作歹,被村民杀死,黑龙的血流入水池,池水变成了墨绿色。石砌长方池,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用作农田灌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称温泉。古温泉此泉位于东流水街南首路面111号北墙外,愿为111号院内的“洗心泉”只一墙之隔,1964年拆墙两泉并为一,总面积达17平方米,长12.8米、宽7.7米,水深1.63米,泉水东入月牙泉。所在行政区域为制锦市街道。因泉水温度较高,且历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而泉中却热气蒸腾。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园,后荒废。泉南侧有一座二层小楼,是早期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所在地。

位于护城河南岸,南门大桥西南隅。元《齐乘》称在“舜泉南”,因泉水空明如镜而得名。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收录。元《齐乘》称在“舜泉南”。明崇祯《历城县志》载“今考在南门外桥西,池如太极,而水更空明可鉴。流入城河”。清代所立“古鉴泉”碑记载了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当地居民徐文举独力修建泉池,方便邻里事迹。此碑碑记收载于清道光《济南金石志》,碑云:“此泉列寿康泉迤东,水净沙明,对之若镜。历年来大雨冲损,汲水者每苦其难。我街徐文举独力重修,其有便於街里不浅也。”古鉴泉之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

位于章丘区普集街道海套园村东。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清道光《章丘县志》、《济南府志》称:“泉源百出,南流入獭。”今况亦然。在村民房屋墙下和小河沟边、沟底,散布着许多泉眼,地下暗河流水,声似弹琴吹箫,婉转悠扬。泉水常年不竭,水量颇丰,汇为小河,向南流淌约百米,被拦截为面为2000多平方米的大水塘,可资灌溉。水塘南侧石坝留有溢洪道,水盛时期经此泻入村南小河,流入漯河。据当地人讲,原先在泉水北不远处有三棵大杨树三搂粗,高数十米在郭店车站就能看到,与东陵山成为一大景观。1945年被土匪砍伐运至东

公主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水帘峡风景区南侧,海拔760米处,一年四季有水,流入小天池,供游客观光。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2.4米,宽1.9米,泉深0.2米。泉水水质清可见草鱼,常年不竭,为水帘峡风景区景观泉。泉所属冷泉,呈涌流状态,年均气温12摄氏度,最高水位0.18米,最低水位0.04米,日出水量10立方米,最大出水量4000立方米。涌水高度0.11米。

653 654 655 656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