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赵家村东南葫芦峪水库内。该泉无泉池,泉深2米,属冷泉。泉眼位于库底,常年不竭。因流量特别大,后在泉眼下侧筑堤为坝,建了水库,如今一库碧水清纯甘洌。旱季时泉水流量5~15立方米/日;雨季时流量较大,整个泉的外口像只桶,满口而出,达500立方米/日以上。

虎豹泉位于平阴县城东北虎豹川村南,因村东有虎山,村西有豹山,故名。泉池井形,方口,边长1米左右,深12米,平时水深10米余,盛水期溢出,流入山涧小溪,水质清冽甘甜,为村民饮用水源。泉旁原有龙王庙。泉侧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虎豹川修庙穿井立石记名》碑。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测涌量146立方米/日。为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冷泉。

虎洞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西营村大桥下方约200米处的河床南侧,泉水从一大石洞中涌出。泉无泉池,深0.5米。井深岩壁上刻有“虎洞泉”三字。泉属冷泉,泉水从石缝中喷涌而出,然后漫过石梁向下滴水,滴水处的石头比别处黑得多。虎洞泉水四季不渴,水质甘甜,村民虽都用上自来水,但仍有人到这里来取水喝。雨季到来,泉水喷涌如柱,声如虎啸,故名“虎洞泉”。

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眼明泉公园东南处,热力公司供热站西侧,为西麻湾之源头。此泉原为钢铁联合厂生产用水水源,今建成长方形泉池。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最高水位600毫米,最低水位244毫米。池内簇簇水泡缓缓上升,在阳光照耀下如银珠玉花,煞是好看。泉水常年不竭,溢池后泻入西麻湾。附近有眼明泉公园公交站(章丘6路、9路)。

位于大王庄镇胡家泉村。据有关资料记载,胡家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年唐太宗御驾亲征,行至泰山东麓被困人疲马乏,干滥、渴异常,危急之中发现一泓泉,解了燃眉之急,护驾泉由此而得名。因胡姓居多,演绎用今“胡家泉”。

位于龙洞佛峪般若寺遗址西约200米处的山涧内。水自岩孔流出,状若壶嘴出水,故名。当地人称其为“茶壶泉”。该泉属季节性泉,雨季泉水较旺,积水成池。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0.9米,宽0.5米。泉池上方石壁上有当地居民镌刻的“茶壶泉”三字。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

湖心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徐家场村,村里有湖,该泉位于湖心20米处。故名湖心泉。泉池为石砌井形,直径1.5米,泉深0.8米。池中间有一龙头小口,水满泉水流入小湖。泉水呈渗流状态,水清可见草鱼,常年不竭。主要用于居民观赏。

洪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梯子山村。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载:“锦绣川其源有三……一源子东南箭杆庄(今降甘村)梯子山下之洪泉”。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泉深0.54米。泉水为渗流状态自冲积砾石缝中流出,水质甘洌清澈。盛时,池水顺山峪下泻。常年喷涌,雨季比较旺。

位于后宰门街,百花洲南侧,原为无名泉,2007年命名为“厚德泉”。泉水出露形态为涌流,常年不竭,泉水汇入百花洲。泉池呈八角井形,井口石砌,直径0.45米,深0.7米。

位于柳埠街道槲树湾旅游园区东北方,因泉旁有红砂石而得名。泉池为石砌圆井形,井口直径0.5米。泉常年不竭。

红柿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北宅科村村东,绕城高速路南。泉池石砌方形,长2.6米,宽1.35米,泉深1.2米。泉水汨汨喷涌,常年不息,顺流而下,注入狼猫山水库。泉水水质及优,清甜可口,颜色像熟透的柿子,因而称其名为柿子泉。据村民介绍红柿泉的水烧开无渣滓,泉水中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今村民为保护泉水,提升景观,砌一方形泉池,使泉池下方形成潺潺溪流,穿石绕树,铺绿描翠,构成一幅锦绣家园景色。

据重修龙王庙碑文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纣王的太师箕子仿照大禹治水的方法,在这里修建成池,使原来泛滥横流的洪水就范,故称洪范池。洪范池位于平阴县城西南32千米,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大寨山西侧.龙池呈正方形,四周砌石。边长7米,水深6米。日出水量1000立方米。pH值7.2-7.6,矿化度小于0.5克/升,水质甘甜。丰水期水深3米,年均水温17℃。泉水旱涝如一,四季常流,四周山色倒映水中。池周有石栏护围,上有雕刻精细的座獅望柱和花卉栏板。泉池南侧外壁上有一青石雕刻的龙头,从池壁探出,为泉水出口。龙

红岭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红岭村。该泉无泉池,泉深0.04米。泉水自岩石下涌出,顺河而下,常年不断。泉水水质清冽,主要用于村民引田灌溉。

位于垛庄镇山圣圈村南。泉水自石隙中涌出,细浪翻滚,绕涧而下。泉周山花烂漫,谷深林密,百鸟啼鸣。泉旁有一棵槭树,树干遒劲,枝繁叶茂,参天入云。泉下修一石砌长方形蓄水池,池长13.2米,宽8.8米,深3米,久旱不涸,为村民饮用及农田灌溉水源。

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横河村南河道北侧。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2摄氏度。最高水位100毫米,最低水位30毫米。1966年钻为机井,井口石砌方形。泉水久盛不衰,丰水期泉水从井口四溢,平常年泉水从井台下出流入河道,久盛不衰。为防止雨季洪水泥沙填埋,泉边设有围堰。井旁南崖五山并立,称“五虎山”。山岩中部立一石碑,为清末石刻,碑文记载:“横河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西南六十里……。”岸上建有庙宇,村民视为风水灵圣。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站牌。

相传大禹治水时在龙洞与孽龙博斗,孽龙用爪乱抓,抓出三个坑,即三龙潭(白龙潭、金沙泉、黑龙潭)。泉水喷涌凶猛,似条黑龙穿行于泉池中,故名黑龙泉。黑龙泉,又名黑龙潭。明《七十二泉诗》、清道光《济南府志》已载有此泉名。并有诗云:“澄潭万顷碧如油,泉水流来石洞幽。夜半龙归云雾黑,散为膏雨泽齐州。黑龙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西北侧藏龙涧崖壁间。历下区龙洞寿圣院旧址西北,在金沙泉南50米。泉池呈井形,口池石砌,井壁砖砌,直径0.45米,深0.6米。丰水季节泉水相汇合,顺山涧流下,枯水季节,水流极小,积水成渣,

黑峪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黑峪村路口处路边东侧,泉池为水泥修筑成的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深1.7米。泉属冷泉,季节性积水成池,水质甘甜爽口。泉口有一半封闭的长方形洞穴,为青石砌垒,洞穴南侧上方有一根常年流水的塑料管,这就是黑峪泉眼。这眼泉为附近几十户人家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

位于护城河南岸崖下,东北与解放阁隔河相望。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据《济南名胜古迹辑略》记载:“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泉有以动名者,曰马跑、曰虎,虎啸风生也;曰金虎、曰黑虎、曰白虎,则以其色而别之也。”因水声轰鸣,声如虎啸,又因洞卧巨石,形似卧虎而得名。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护城河中。清末,池中虎头仅有1个,长0.67米,宽约0.5米,1931年整治泉池时增为3个。1992年,在泉池东边新建两个巨大的老虎雕塑,由著

652 653 654 655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