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谐音弯指湖的形状,湖汊指湖泊形成的分支。

“斑马”指一种动物,“湖”指湖泊。

“挹翠”指一种颜色。“湖”指湖泊。“挹翠湖”指此湖周围绿柳依依,湖面波光潋滟。

“贡冒措仁”意为“贡冒”指雪鸡,“措仁”指长湖。

因位于荣炳集镇三个湖泊的前侧,故名。

藏语意为:”湖泊自然形成,湖边乌鸦较多“。

含义待考。

北湖水域即后湖遗存湖淌之一,该湖位于黄孝河之北。

系蒙古语,可译为白色的湖。

昭阳湖初现于宋末元初,约完成于清康熙年间。嘉靖《徐州志》载昭阳湖在沛县八里。俗称刁阳湖。(山阳湖,因汉代地属山阳郡而得名;刁阳湖由刁阳里而得名,刁阳里在沛县东北,昭是刁的音转)。《齐乘》为元代益都人于钦所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十一年至至顺四年间(1284~1333年)。据此推断,昭阳湖的出现时间当早于《齐乘》的成书时间。根据民国《沛县志·行政区划图》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代《中书省南部》幅的标绘,当时的昭阳湖面积很小,周围不过五、七里,位置在今微山县赵庙乡驻地赵庙村北边,聂庄铺西边。明代初期发

阿日拉合诺日,系蒙古语,“阿日拉”意为“岛”,“诺日”意为“湖泊”。故得名。

该湖位于滨湖地区上游,水清如镜,像个大水池,故称上池湖。

肖尔库勒,维吾尔语,意为“盐湖”。

汉语译音。

鄱阳湖本初乳名为九江,源自大禹治水时期,因地区地市低洼,形成了数条分汊状水系,所以取虚词“九”,代表数量多,称其为九江;鄱阳湖古称很多:彭泽、彭蠡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等,倒非有诸多渊源,而是它兼并了许多小湖,其均为小湖名称。彭蠡泽之称,据《禹贡》中记载“九江孔殷,东为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即葫芦。即是说,这片低洼湖泊,自古形似葫芦瓢。其他称谓,资料不全,难尽其详。鄱阳湖之称,据《舆地纪胜》卷23饶州载, “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此为因鄱阳山而得名

21世纪以来,随着湘湖的开发,对湘湖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不小的热潮。湘湖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湘湖——中国九个世纪的世事》《库域型水利社会研究——萧山湘湖水利集团的兴与衰》《萧山湘湖史》《湘湖史》《湘湖史话》等一大批著作相继问世;学术活动持续不断;研究队伍也不断扩大,研究者不仅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甚至国外的,湘湖成为美国、日本一些汉学家的研究对象。湘湖的湖名也成为有些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湘湖湖名一般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湘湖”之名出现的时间。湘湖曾因其历史地位,被记入明清国家一统志,历代浙江通志

根据藏文音译,意为经幡湖。

“额木格勒吉图音陶伊日木”系蒙古语,“额木格勒”意为“马鞍”,“音”相当于汉语“的”之意,“陶伊日木”意为“干泡子”。

394 395 396 397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