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大阳岁”,“绕道”的意思。大阳原名大阳崴,后改名为大阳镇。
浪水,因地处绣江河畔,水汹涌成浪,故名浪水。浪水,意为此处水流汹涌成浪。
相传,明朝时,一孙姓在村东埠顶山上占山为王,邱姓为其养马,后迁此定居,以孙姓得名“孙村”,故命名孙村街道。
古为沙滩,后开垦成田,沿街多铺面,故名新田铺。
仁兆自然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后觉此名不 雅,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取仁义旺盛,人口众多之意。
五通圩,含义有两说。一说因此地古时有一间祭祀五通神的五通庙而得名;另一说因此地有五个路口分别通往桂林、两江、宛田、保宁、公平等地,故名。
因清代,永顺土长官司邓氏强迫辖区的上段、中段、下段三村瑶民每年每村猎交野山羊一只而得名。
因距瓦埠湖较近,水运方便,古时商船多在此卸盐,起名起盐集,后根据谐音改称史院乡,故得名。
因位于湾里火车站前面而得名。
“苏圩”传明洪武元年(1368)苏姓人建圩,故名。
相传早时有人在往返东坑小码头古道上开设“茶站”,后来在此歇脚过客多了,明代洪厝村民徙此开店经商,取名新店。
白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祠堂,《忠县志》载:明崇祯二年(1629)于城西建白公祠祭祀白居易。
中国常见地名,每个城池都有关卡,关卡多称为城关,解放后按行政经济区域划分称城关镇。
相传,古随地域生活着“随”氏族。据战国时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记载:“随,作笙。”东汉学者宋衷注:“随,女蜗氏之臣。”“随人”生息之地,称“随”。西周初年,周封姬姓宗亲、功臣至汉东,为随国。之后这里就一直叫“随”。
俞为姓氏,相传明代一俞姓大将镇守此垛,后解甲定居此垛,为纪念俞姓大将军而得名俞垛。
明张元忭《三江考》:“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街道以桥名。
“道帏”,系藏语,意为石头帐篷,因其辖区内的一条沟中有一形状似帐篷的石头,故得名。
相传明燕王扫北时,随军官邵氏退役定居此地,后发展成庄,邵氏首户,得名邵府。因镇政府驻地邵府,得名邵府镇。
热门文章
翁城镇
麻城市
东城街道
太平圩乡
潘田镇
招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