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隋炀帝杨广,顺境内大运河,自洛阳到扬州观景,带船百余艘,其中一艘内装万两黄金,行至该村南被水淹没,始称“淹金”。据刘氏祠堂碑文记载:明末,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此后,听言传此处有万两黄金,将“淹金”改为“万金”。得名至今。镇人民政府驻万金而命名。

“孔玛”意为“帐篷”。

因该街道办事处驻地裕华道,故命名裕华街道办事处。

明洪武三年(1370),为抵御海盗、倭寇的侵扰,在此建东莞守御千户所,筑城于城子岗,始称南头城,街道名称以“南头”命名。

当地自然环境较差,十一道黄土岗遍及全乡,“老山头”是较大的岗子,具有占山为王,独霸一方之意。

明崇祯年间建村,是周口至息县、汝南至项城两条官道相交的十字路口,故名。

“宣桥”系镇内桥梁名称宣家桥。相传400多年前,有个姓宣的宜兴人在南西灶港南岸,现宣桥村8组开了一家甏铺,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行人,个人出资在四灶港上造了一座人行木桥,人称“宣家桥”。故名宣桥镇。

现所设街道辖区为慈利县新城区所在地,将承接全县行政、交通、旅游、商贸、物流等功能,以“金慈”命名有以此街道为龙头,带领全县经济等各项事业腾飞之意。

元朝设立街市,逢午而市,因午属马,得名马街,故名。

据1944年《同官县志》载,元宗室益王曾隐居于此,明初以王为姓,故王益村名。王益街道是王益区辖乡级行政区,管理机构为办事处。

“玛滩”是7团原自然地名,相传系维吾尔语“赛马场”音译,因此地曾有节庆赛马场地;建国初,军垦战士垦荒于此,见野麻丛生,誓将此地变沃野,遂名“麻滩”,传为“玛滩”,故命名为玛滩镇。

向家:以向家畲集镇而得名。

设县时取楚地雄威远播之意,故而得名。

相传为明迁民立村,后因疾病流行,大批死亡,只剩下东、西头各两户人家,人称为“两二庄”,后渐变为梁庄、梁二庄。 后分为东梁二庄、西梁二庄。因辖区内有东梁二庄、西梁二庄,取“梁二庄”三字得名梁二庄镇。

此区域内远古有一条河自上而下从中穿过,此河盛产一种鳛鱼,故人们称呼此河为鳛水河。1915年,以鳛水河取名鳛水县。建此县前名为温水分县,始置时名鳛水县,1958年改鳛水县为習水县,1964年简化为习水县。

因驻地得名。那隆,壮语Nazrungz,“那naz”指水田,“隆rungz”指榕树。因村前有田,村后有榕树,故名。

沙河是牧马河支流,属汉江水系,是该镇境内一条主要河流,因河名得镇名,故名沙河镇。

传明初王、李二姓于小庙旁搭棚开店,曾名独树湾,亦称白果树湾。某年八月余明榜同夫人私访回京,过此店,怕夫人路上生产,就到庙里求神保佑,返京再生。后果然如愿,遂修大庙谢情,由于此地距京较远,不能亲往,遂将此地命名为定远店。

612 613 614 615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