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元年(1736)为北部边关驿站第五站。

因境内有石洞,洞有石门,洞外有石桥,故名“石门桥”。

驻地涌宝街,涌宝系傣语“勐稿”的谐音,勐:地方,稿:粮食,意为粮食产地。故而得名。

因境内修建一座泥龙庙,供了镇水泥塑龙神菩萨,受万人香火,故名泥龙。

蔗香镇原名为者香,系布依语译音,意为喜糖之乡。

通济:取古城门的名称“通济门”得名。

据太谷县大郭村明嘉靖八年(1529)郭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从平阳府洪洞县迁居到古太原并州阳邑县(今太谷县)仁义乡(今任村乡)西薄都十甲一户郭姓人家,老大郭秀实定居大郭村。明洪武八年(1376)老二郭子实落户榆次郝家堡(今郭家堡)。明建文元年(1399),老三郭皇实落户榆次凿台里(今郭村)。还有一说是:老二郭子实是从榆次南关迁居到郭家堡的,但无确切记载。迁居来的郭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逐渐成为村中望族。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由郭广、郭相、郭瑞等取土于十多里外的王胡村一带,建筑

明洪武年间,所筑城堡形似太极八卦,而得名太极堡;明景泰年间,因临皋有一韦姓粮商,在此设店,生意兴隆,颇有权势,因此便以其姓氏命名。

传说,古时此地水井多,水甘甜,村民渴求安居乐业,故得名乂井(乂,安定之意),后演变为义井。

因镇辖区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较多,故名涝坡镇。

该村原住居民都姓周且皆居于土堡内,故名周家堡。因与县城南周家堡同名,又坐落在山阴县城以北,故名北周庄。

“腾克”系达斡尔语,意为“兴旺发达”。故得名。

城保于民,民保于德。城池的安全依靠民众的保护,民众的生活需要道德的维系。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海郡,因郡地频南海,故名。

清朝同治年间,乡域建一寺院,1919年重建时取名长安寺,长安镇由此得名。

“尼玛”意为“太阳”。

玉代克力克,维吾尔语,意为鸭子生息的地方。

“嘎娘”系哈尼语,“嘎”意为路,“娘”意为上边;嘎娘意为路上边,因村子建于路上边而得名嘎娘村,且乡政府驻地嘎娘村,故名。

610 611 612 613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