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边习种苎麻的区域设立的多苗族、瑶族人聚居建立的乡级行政区。

据清光绪《慈溪县志》,三七市,县西二十五里,月逢三五七十市,故名。

蓟运河以北,沿用原地名。

因帝尧初封地陶得名平陶,后为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

以所辖五家村名称而得名。

因境内多花岗石,石灰石而得名。

明永乐年间王氏建村,以人名村为王文光屯。后王氏绝嗣,宣德年间,因郭氏为屯长,更名郭官屯,后简称郭屯。因镇政府驻郭屯村而得名。

传三国蜀汉诸葛亮(号卧龙)在此扎营,故名。

取自踏水桥两岸人民希望发达之意。

汉语,意为县城以西的戈壁滩。

“白良”指白粮,尔后谐音为白良。

因街道驻地位于合肥市东而得名。

因此地过去在荒凉的土地上只生长着一些老榆树,自1959年成立团场以来,三代“沙林”人以榆树般的坚韧性格,在沙漠腹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在广袤的沙海中开垦出万亩良田,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瓜果飘香、五谷丰登的花园式小镇,创造了人进沙退、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由此得名。

云安镇是一古盐镇,又名“云安厂”,唐朝贞观元年一年(785)始设“云安监”,故名。

浈江,为珠江水系北江上源之一。古称浈水、东江、东溪、始兴水。因地处浈江、武江河谷之中,以浈江贯穿其境,故名。

因胶莱河流经境内 ,以胶莱河名称命名为胶莱街道。

清乾隆31年,该地中心溪河上建一石桥,由南向北,宛如蛟龙卧井,桥北有一深潭,水至桥下,注入深潭,故名龙潭桥。

毛集原为一小旅店,名顺山店。明初为桐柏至明港的交通要道,因多毛姓居住称毛家铺。后沿着山边河谷逐渐发展成集镇,称毛家集,后简称毛集。

540 541 542 543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