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荒岛,明初始有福建莆田人漂泊到此岛上,以浅海捕捞为生,搭棚盖草寮定居而称新寮,故名。

据《永北直隶厅志》记载,清朝时期叫“苗力”,当地人称“苗里“,民国初年,永北县(今永胜县)在仁和设县置县佐署,以“吉祥嘉言”命名“仁里”。 1950年,仁里改称仁和。

唐代汴(开封)洛(洛阳)古道经此,商人安亮在此开设车马店,始名安亮店,后聚落成村镇,为便于管理,始设安良镇,取安善良民、除暴安良之意。

驻地在大薛村的乡级行政区。

因政府驻地村得名。

龙门滩镇前称霞碧镇,“霞碧”又称“碧霞”,因村民多聚集于山谷中,四方山峦松苍竹翠,俨如云霞盖顶,碧玉屏障,景色优美,故雅称之。

据传,其含义有二:一说潭布为壮语,“潭”意为塘,“布”为泉,即建在泉塘附近得村落;二说该地区有潭山居中间,以山得名“潭布”;三说原名“潭圃”,得名于境内的潭圃山。潭圃山又名潭岭山,相传山顶上有一水泉,积水成潭,水质清凉,透明见底。

因多砂礓黄土,处道路拐弯处得名黄拐弯,俗称黄湾。

因该地在孙水河和洛莫河两条河的混集处,故名。

境内大部分村庄环绕杨庄水库周围,故名。

因位于梅州城区以北,故名。

因镇党政机关驻冗渡村而得名“冗渡镇”。冗渡,布依语为“冗度”。布依语“冗”是寨子,“度”指黄豆,“冗度”意为盛产黄豆的寨子。冗渡进出都要经过一条河,古时候没有石桥,村民就用一块宽一尺五、厚五寸的木枋搭成桥过河,加之盛产土豆,便以这条河和盛产黄豆合起来取寨名“冗渡”,之所以用“渡”来代替“度”,是因为三点水代表河,“冗渡”名缘于此。

“顾村”指该乡级行政区辖区内顾村小学名称,以此命名。

建平县的一个镇,以河塘命名的镇。

明洪武年间,姓荣的一户人家最早迁徙移民至此地,并在黄河大堤半坡处开一店铺,招待过往行人,因此而得名半坡店。

因都骑、杨柳两镇合并成一个镇,取两镇首字,故名。

宋庆历年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有百花洲,故名。街道因此得名。

因镇驻地位于蓝溪南侧而得名。故名。

539 540 541 542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