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处形如牛角的弯子中,故名

芙蓉,即指芙蓉花。区,即指行政区域。唐宋时期,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江流域多芙蓉,故称芙蓉国。晚唐诗人谭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的诗词,毛泽东主席在《七律·答友人》中“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名句,作为省会中心的城区故称芙蓉区。

因为这里住的朝鲜族人多,他们用线麻织麻布,广种线麻,人们便把这里叫作麻线沟。又有人说是因玛岘山而得名,后来写成同音字麻线。

因地处南盘江河畔得名。镇人民政府驻盘江村,故名。

东环系原辖区内的道路名称。

萍乡名称来历有二说:一为“萍草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以地多萍草得名;一为“萍实说”。据《孔子家语》记载,楚昭王渡江得萍实,故名。

李家山以西府李土司后裔建村居住得名。

传,女娲曾在此采石补天、抟土造人、滚石成婚、教授生活技能,女娲创造了人类社会,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并在此建立都城,故名。今辖区内仍有地标性建筑“女娲补天”雕像、塑像各一座。

取“大跃进”之意。

原名下王村,1945年为纪念在此牺牲的革命烈士郭华峰而更名华峰。

三国吴大帝孙权崇尚武功,曾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于嘉禾三年(234)诏复丹徒为武进,取“以武而进、武而进之”之意命名。

因地处盐城市区正东方而得名。

北辛堡,原名台子洼,因地势低洼,屡遭水害,于清初(1645)迁至村北另建新村,改称新堡,后演变为北辛堡。因镇政府驻北辛堡村而得名北辛堡镇。

张宽原名许风屯,后改为仁义村。据传,某年灾荒,村中一位名叫“张宽”的富户拿出粮食赈济乡亲,以度荒年,村民为纪念此事,便以其姓名作为村名,称张宽。因辖区内张宽村得名张宽街道。

金庄、桥北各取一字,合称金桥,且有金桥路,故名。

因境内有万春圩,故而得名。

因隋唐此地曾为终南县治所在地,后撤县留镇而得名终南镇。

明代高姓人始居,名高老人店。1938年又有杨姓人迁入,称高杨店。

538 539 540 541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