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原名寨纳,壮语 Cainaz 音译,意为水田边的寨子。1933年改称泗水,因有寨陇沟、岩底沟、潘内沟、沂潭沟等 4 水沟由此交汇注入桑江,故名。

因地处桑江和贝子河汇合处下游,故名。

以辖区乐土村和东江村各取一字而得名乐江。

因驻地地形四面高中低,形如瓢,故名。含有聚集财富之意。

因龙脊景区得名,龙脊景区因龙脊寨得名。意为寨子建在一座龙形山脉的脊背上,故名。

龙胜镇的前身是日新镇,1979年将日新镇和城关镇合并,称龙胜镇。

因传说此地有一块形如马蹄的巨石而得名,马蹄。后当地群众认为“蹄”是畜生之蹄不雅,将“蹄”改为“堤”。辖周边行政村,故名马堤乡。

因传说得名。龙胜,含义有两说。一说桑江流经此地,传说曾有龙虎相斗,龙胜据江,虎败归山,因而取名“龙胜”。一说在桑江与和平河交汇处,即现县城所在地,曾有数寨并立,错落有致。其中一寨面对青龙山而立,得名“龙胜寨”。清朝此地爆发农民起义,乾隆皇帝指令置龙胜理苗通判,派官兵驻扎龙胜寨,镇压农民起义,其后置龙胜巡检司。乾隆六年(1741),以寨名、司名置龙胜厅,“龙胜”因龙胜寨得名。

新街是恭城至灌阳公路建成才形成的新街市,故名。

洞井原称月洞,因村中田垌(洞)如月形得名,后因当地水井较多,改名洞井。

因地处灌江西北岸得名。

因地处县境西部山区,多瑶族聚居,故名。

观音阁街原建有阁楼一座,内有观音菩萨,故名。

黄关街原名黄牛寨,因关寨门像一头黄牛得名,成圩市后称黄牛市,后改称黄关街。

传水车明代始建,因近灌江当时多靠水车汲水灌田,故名。

因地处灌江西北岸得名。

文市村原名文村,后湖南、江西商人在灌江东岸经商,当时分东岸街、西岸街,又因东岸街商人增多,逐渐发展成圩,故名文市。

传新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当时为附近一带新形成的圩市,故名。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