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巷原名马家港,另传为马姓商人所居,故又称马家巷,马厝巷。明代马巷为石浔澳与刘五店汛之间港口、汛地,分航丙洲、金门、厦门岛、台湾,称“马家港”;古时唐厝港帆船直航至坝仔下古渡口。上世纪50代曾出土木船板,岸上遍地布残留地基、瓦砾,因有村名踏石。元至元年间设踏石巡检司。康熙十九年(1680年)官澳巡检司改驻踏石即马家巷。传马巷街马氏于明嘉靖十八年(1549年)由金门迁入。戚继光评定倭患后(1563年),马氏在舫山古宫旁搭茅寮卖金帛香烛,后改雕塑佛像,定居五甲美“六坎”,店称“马开基”。舫山古宫建在

巽宅位居小楠溪上游。溪水东南向而流,东南为巽;古书又云,宅者,宜居也;以巽宅名镇。

郭尔罗斯系蒙语,汉语意思为江南。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商武丁四十三年(前1282),商王军队灭彭氏国,设立彭城邑。彭城路位于城区中心。

“吞巴”藏语意为“吞氏族人”,氏族的姓氏,引用到地名。“吞巴”也译为“鼻祖”或者“聪敏绝顶之人”。

镇政府驻郭城三村,依村得名。

因尼波河为名。“尼波”,彝语意为堆放在一起的矛。

因乡政府原驻地位于下河村,故名下河乡。

因管辖范围内有沙河大街、沙河墟以及流经该地区的沙河涌。“沙河”因沙河流经,故名。

雅鲁河流经乡境。

相传此村原名西国家庄。明洪武年间范、刘、咸、于4姓,分别从山西洪洞县和山东登州府迁入,仍沿用西国家庄村名。清初,村周广植荆棘,曾称葛针寨。后因范姓兴盛,更名范家寨,后简化为范寨。

据《氏族博考》载“召与邵,本一姓”。周王室东迁后,“召公采邑”原封地在此,故从召从邑,得名邵原。

小川村地处小洲源注入新安江入口处,村以水名。小川,为小洲源的别名。且乡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

意为曾经王爷府驻地。

因该地于清朝时期曾屯军设防,故名。

春秋时称“渠丘邑”,西汉时为西安县,南北朝时改为索卢县。索镇之名,始见元朝初期,由索卢县城演变而来。因街道办事处驻地在此,故名索镇街道。

明景泰年间,黄氏族人携五子迁此建村,始称黄五庄,后改称黄岗。

因“虒”得名。“虒”是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即头上长角的老虎。

458 459 460 461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