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此处一桥梁周边是蚕丝交易的大集市,故将桥和市场俱称为蔟桥。明代,蔟桥的丝绸交易市场更具规模,越加繁荣,便改“蔟”为“簇”,取其繁荣集聚之意,故名簇桥。

镇依班吉塔而得名。

因在原中专路(后更名丰州南路)分布多所大中专院校,故得名。

元代,董文用、郭守敬修渠建坝,立木闸,遂得名汉坝。明代宁夏卫属堡,得名与汉延渠水利设施有关。

因驻地桃园村而得名。

因辖区位于义丰溪(也有称东里河)之南,故名。

境内有“夹岸种桃,桃花泛江而流”的桃花江,故名。

明洪武六年(1373),以原昌元县绝大部分地区改置荣昌县,因县辖区界于古荣州和昌州之间,并寓有繁荣昌盛的含义而得名“荣昌”。

古时因蓝田境内出美玉,《周礼》云:玉之美者为蓝,故名蓝田,意为盛产美玉之地。

原名伯王镇,清朝乾隆十一年(1847),因镇上修有一个四合大院,故名“四合”。

因圩地在一个较大的山坑谷地,当地人称山坑谷地为“洞”,故名。

因境内有仁和古寨,因此得名。

“罗河”此处意指罗塘河,简称罗河。

麟为麟山、绛为绛水,麟山和绛水为屯留比较出名的山和水。

相传,明永乐年间,张姓居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以姓氏而得名,遂命村为大张庄,沿用至今。因乡政府驻地大张庄而得名大张庄乡。

因过去当地一刘姓(亦有传说为吴姓)人家在此搭茅草棚卖茶,并为路人提供休息场所,故称“茶棚子”,后改称“茶店子”。

塔孜洪,维吾尔语,意为大河流域。

因境内有避暑胜地僰王山景区而得名。

456 457 458 459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