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宜都市
拼音
Yídū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湖北省
所在城市
宜昌市
所在区县
宜都市
名称含义
宜都之名,源于东汉时期的宜都郡名,取“宜于建都”之意。
名称起源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辖夷道、夷陵、佷山三县。1987年,撤销宜都县,改为枝城市。1998年,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
名称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时属南郡,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已置县,名夷道县。西汉末年更名为江南县,不久复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始此。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陈天嘉元年(560),江南夷道改为宜都县,江北夷道仍名夷道。隋开皇七年(587),废宜都郡,宜都县改为宜昌县。唐初县域仍置宜昌,夷道二县。武德二年(619,)改宜昌县为宜都县。贞观八年(634),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宋代时,属荆湖北路峡州。元代,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北道峡州路,隶属河南行省。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清顺治四年(1647),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荆州府。民国初年属湖北省荆南道。1930年,设4区,有13个集镇。1955年,撤销枝江县,其辖区划归宜都县管辖。1962年,恢复枝江县制,江北归划枝江管辖,江南划归宜都管辖。1982年,所辖古老背镇公社划归枝江县管辖。1987年,撤销宜都县,改为枝城市。1998年,枝城市更名为宜都市,属湖北省宜昌市管辖至今。
热门文章
青口镇
清苑镇
平掌乡
宜都市
胥各庄镇
高基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