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驻地溪龙村得名,以仙溪水曲折,蜿似游龙,故名溪龙。

明建文四年(1402),陈、王、方三姓迁来建村,有六户商人出钱修了村寨团墙,名陆圈,后镇政府驻地于此得名陆圈镇。

相传古为圣禄,意为神圣赐福于民,后谐音为受罗。为区别于北受罗,亦名南受罗。清雍正五年《定襄县志》载:“南受罗村”。清代王君旗常为民理事,公正廉洁,受人敬佩,村民相安,曾三年无怨上诉,知县知晓,甚感,遂改村名为受禄。受禄寓意福禄受之于民。

“七泉湖”系汉语,意为七个泉。

万冲是黎语音译词,原为一种灌木(与龙眼树同科)名,因村里村外生长着很多“万冲”树。

赤这里指山岗上红色的土壤,位于潦河南岸故名赤岸。

此地名含清静、安宁、泰平之意。“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由尽山方言音歧化而来。

柳条边是一道栽植柳树的边墙,是清朝廷为保护龙兴之地修建的皇家工程,可当国势日下时,却被人为扒开了一道口子,人们管这个口子叫土口子。

石鼓:秦秋时记颂秦国君游猎和战功的鼓型刻石,共有10只,每鼓刻有篇章不一的四言诗,称石鼓文,这一稀世珍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镇:乡级行政区域。

“岗尼”意为“双腿”。

南关位于老潍县城南门所在地,城区南部,古潍城南关,故名南关街道。

“申亚”为藏语, 含义待考。

传清乾隆年间,该村左姓富户存粮万石之余,县官欲封他为员外郎,左氏不悦,将粮分而藏之,当局曾三次查验,均为八千石。后当地之人戏称其为“左八千”,简称“八千”,渐成村名。

新圩原名“木根圩”,传始建于清朝初期,因位于一棵大树下而得名,后逐步向西扩展,面貌一新,改称“新圩”。

漠河,古称“木河”、“末河”,因河水黑如墨,又称“墨河”。又因河水曲折旋转若石磨之转动,亦称“磨河”。“墨”“磨”同音,渐沿用“漠”。

以胡家集得名。

因圩地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其有一座石山像放在盘子里的菠萝,取其同音称波罗,故名。

448 449 450 451 452